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 著,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1]。中华书局从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图书3万余种,获奖图书累计563种,其中国家图书奖[2]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目录
内容简介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其中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六十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反映出早期前辈留学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探求学问、开拓思想、融合中西文化的学思历程,也是近现代教育史、学术史辉煌的一页,实有传世意义。何炳棣先生不幸于6月7日去世,本书为特别制作的纪念版,以纪念这位真性情的真学者。
作者介绍
何炳棣先生,1917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任职西南联大。1944年与杨振宁同期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校。
何炳棣先生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其著作《明清社会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国会馆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等著作影响广泛。
何炳棣先生1966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年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是西方中国学界公认的中坚人物。
目录
序言
上篇国内之部
第一章家世与父教/
专忆1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南开中学/
专忆3爱国纪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清华大学(上)/
1.考试与入学/
2.“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3.培养自修习惯/
4.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两年旁徨:光华与燕京/
第九章西南联大(上)/
1.留美初试失败/
2.“尽人事”/
3.再“尽人事”/
4.否不单临/
5.东山再起/
附录1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西南联大(下)/
1.建校史略/
2.联大社群/
3.学风(上):人文社科/
4.学风(下):理工/
5.个人生活漫忆/
第十一章师友丛忆/
1.郑天挺/
2.钱端升/
3.陈体强/
4.张奚若附:罗应荣/
5.潘光旦/
6.闻一多/
7.孙毓棠/
8.丁则良/
9.冯友兰/
下篇海外之部
第十二章纽约和哥大(上)/
1.选校补忆/
2.旅途观感/
3.令人留恋的纽约生活/
第十三章纽约和哥大(下)/
1.岁月蹉跎的焦虑/
2.导师的选择/
3.课程忆要/
4.两次口试/
5.准备话别/
附录美国人文社科博士生外语考试制度述要/
第十四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
1.西迁温古华/
2.博士论文计划受创/
3.哥大论文的完成/
4.论文出版的受挫/
第十五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
1.国史研撰的序幕/
2.埋首国会、哥大、哈燕图书馆/
3.决心踏进汉学以外的世界/
第十六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
1.哈佛与明清人口史论/
2.哥大与《明清社会史论》/
3.学习“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
4.极不寻常的邀聘与考验/
专忆5胡适/
第十七章芝加哥大学(上)/
1.芝加哥创校及其特色/
2.学校领导对中史教研的重视/
3.国际规模的中国研讨会/
第十八章芝加哥大学(中)/
1.课程的设计/
2.研撰(上):一再出入明清的门槛/
3.研撰(下):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十九章芝加哥大学(下)/
1.《东方的摇篮》引起的波折/
2.新中国的号召/
3.衰象:东亚教研的暗斗/
4.师生关系/
附录中国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后的自我检讨/
第二十章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
1.重建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2.画龙必须点睛/
3.华夏文化中的宗法基因/
4.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
5.攻坚与翻案:有关《孙子》《老子》的三篇考证/
卷后语/
人名索引/467
参考文献
- ↑ 中华书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 ↑ 中国国家图书奖历届获奖书目(第1-8届),豆丁网,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