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許政

許政(朝鮮語:허정/許政 Heo Jeong,1896年4月8日-1988年9月18日),號友洋(우양),別名許聖洙(허성수)。韓國政治家、獨立運動家,基督教新教教徒。

復活節是為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1],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根據公元325年尼西亞公會議規定,復活節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圓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2]

簡介

釜山廣域市一個貿易商的第三男。學生時代聽了李東輝的講演,參加三一獨立運動,後逃亡中國參加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任「議政院」議員。

畢業於中央學校普成專門學校法學科,並先後在中國上海吳淞商船學校、南京海運學院和英國海運大學就讀航運專業。

1920年遠渡法國,起名為「許政」,在法國從事體力勞動,擔任在法韓人居留民團會長一職。1921年到美國在李承晚幫助下任紐約韓人留學生會長和北美韓人僑民總團長。1923年任在美國發行的的朝鮮語報紙《三一新報》社長。

1932年《三一新報》由李起鵬接任,許政回國,擔任一段時間的音樂教師。1933年李起鵬回國和他共同經營礦山。1938年因「興業俱樂部事件」而被逮捕。1942年因「朝鮮語學會事件」再次逮捕入獄。被釋放後,成為政治焦點人物,但未被列入李承晚的親信。

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投降後許政再次展開政治活動,9月21日負責韓國民主黨慶尚南道總務,並當選國會議員。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1948年擔任交通部長官,後任社會部長官、無任所長官(1950年・1952年4月~7月22日)。1951年11月6日至1952年4月9日期間出席聯合國大會,接替張勉任臨時國務總理,釜山政治運動時下野。

此後1957年開始到1959年,擔任第8任漢城特別市市長,在1959年韓日會談中作為韓國代表出席。1960年4月任外務部長官,因總統選舉不公正而爆發四月革命,4月25日許政因正副總統實際位置空缺而擔任內閣首班,執掌國政。6月25日出任第6任國務總理,李承晚流亡後,代行總統權限(1960年4月27日- 1960年8月21日)。

第二共和國成立後,許政退出政界。5.16軍事政變後朴正熙軍事政權成立,邀請他參加軍政府,被許政拒絕。1963年新民黨成立,支持尹潽善競選總統,此後一直參加在野黨活動,1967年再次引退。

1969年朴正熙政府提名他為國土統一院顧問,崔圭夏・全斗煥政權時任國政諮詢會議議員職務

人物經歷

出身於釜山廣域市草梁洞,本貫金海許氏。朝鮮日占時期為韓國獨立運動重要人物。韓國獨立後,許政在1948年-1950年出任交通部長、1950年-1952年任社會部長。1957年12月至1959年6月間任漢城市長(今首爾),1960年4月任韓國外交部長。1960年5月至8月間曾短暫代理韓國總統。

視頻

許政 相關視頻

東正教與基督新教福音派的五大區別(中文字幕)
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區別,一次讓您聽個明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