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講座拼音:jiǎng zuò 是一種教學形式,多利用報告會、廣播等方式進行。

目錄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是指由教師不定期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或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的一種公開半公開的學習形式。

如漢語拼音講座。

引證解釋

1. 高僧說法或儒師講學的座位。

南朝 梁 寶唱 《比丘尼傳·寶賢尼》:「 賢 乃遣僧局賷命到講座,鳴木宣令諸尼不得輒復重受戒。」《朱子語類[1]卷七九:「[ 陸象山 ]於是日入道觀,設講座,說『皇極』,令邦人聚聽之。」 明 吳寬 《桂岩書院銘》:「桂岩種德,舊扁在此,講座有銘,敢效遺軌。」

2. 一種教學形式,多利用報告會、廣播、電視或刊物連載的方式進行。如:法律常識講座。

講座分類

大學講座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學術類

學術類講座一般由某個院系或研究機構主辦,邀請的嘉賓多為該領域的知名專家,而講座的主題也會圍繞領域內某一具體問題進行。這類講座對該領域內的人來說,是一場學術盛宴,可是對於領域外的人來說,那可能連熱鬧都看不了。

雖然這類講座相對小眾,但正因為此,講座所談的內容相對高端,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討價值,主講嘉賓也是該領域中的翹楚。參加這種講座,往往能體驗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也能了解到最新的學術研究[2]成果。特別是一些理科和醫科等基礎學科的講座,更是成了相關院系學生除上課和實驗之外的第三課堂。

論壇類

在大學還有一類常見的講座類型,那就是各式各樣的論壇或者研討會。這類論壇通常圍繞某一個較為寬泛的主題進行一至三日的探討,有的論壇還設有分會場,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議題,在分會場中「串門」。聽這類講座仿佛像是吃自助餐一般,可自由選擇,盡情享受大學論壇所提供的資源。

由於論壇持續的時間比一般講座更長,通常都會設置中場休息時間。這時感興趣的聽眾還能有與嘉賓面對面單獨交流的機會。碰上院系或社團舉辦學術周,講座更是精彩紛呈,很多時候總讓聽眾們痛恨自己分身無術,有時候還要忍痛割愛,在不同議題的講座中作出選擇。

名人類

社會名人是公眾特別感興趣的人群,大學對這類人群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名人們也會到大學客串一把。怎樣才算是社會名人呢?他們當然包括各國政要、世界着名大學校長、知名科學家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文化名人等一切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人物。

各國政要在來華進行訪問的時候,也常會選擇前往高校,以講座的形式與學子零距離接觸。此外,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校長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來高校訪問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動作」,就是在高校舉辦一場講座,由於機會難得,這樣的講座往往讓學生和一些感興趣的社會人士踴躍參與。

國內知名企業的CEO,影視明星和着名主播等,也常常光顧高校與學子面對面。由於名人類的講座一般對聽眾的限制較少,講座主題也相對大眾,親和力較高,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也正因為名人會吸引到大規模聽眾,這類講座一般會採用提前發票的方式來限制聽眾人數。

文化類

大學內學術自由、討論開放,各類思想撞擊競發,並且匯聚了一大批知名學者,更通過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等方式,網羅了不少名家,他們的智慧和思想在講壇上得以展現和激發,形成了大學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大學裡,只要你真的有思想,夠水平,就能得到聽眾的支持,因此,大學也成為了一些有才之士「初試啼聲」的場所。

熱點類

針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大學通常會邀請相關專家對該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和探討,這種熱點類的講座也很受人歡迎,除了校內學生外,某些講座主題還常常引來不少社會人士的關注。

講座查詢

講座信息查詢有三種方式:

一是傳統的校園宣傳欄查找,此方式局限性大,只能獲得該校講座信息;

二是瀏覽高校網站或大學生論壇,此方式過程繁瑣,效果不理想;

三是通過講座信息查詢網站,此方式信息面齊全,方便快捷。例如「校旁網」講座查詢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