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认识晓萍,旅行结婚(徐峰)

认识晓萍,旅行结婚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认识晓萍,旅行结婚》中国当代作家徐峰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认识晓萍,旅行结婚

古人云“凶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如果不能在燕然山上勒功于石,就誓不还朝。这是古人的豪言壮语,显示的是大丈夫气概。徐光学自从和龙姑分手后心中始终有一片挥不去的阴影。一听到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内心深处总要泛起一阵痛苦的涟漪。但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遗训。徐光学已年届三十,虽说他在事业上的成就还不很丰硕,但在科研连里干得已相当出色;人三十而立嘛,除事业外还要成家,否则就是不完全的“而立”。徐光学就不能算是完全“而立”之人,他的终身大事牵连他父母的心。

1978年8、9月间,徐光学正在为上杭填图工作而忘我的劳动着。这期间,他接二连三地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上的内容大致都是父母对他婚事的关心。父母在信上说已托人为他物色对象。几封来信中不断夹有照片。其中有一封信里装有安庆师范学院方老师介绍的安庆市某局长的女儿×小姐照片,附言说×小姐是刚从空军某部退伍回来,在石油站工作;另一封信里装有徐某介绍的桐城县某领导女儿×小姐的照片,附言称×小姐大学毕业,在桐城某局上班;还有一封信里装有合肥交通厅张司务长介绍合肥某干部女儿张小姐的照片,同样附言介绍了张小姐个人身高、政治面貌、工作单位以及其家庭情况。徐光学看完后,心中产生丝丝酸楚的感觉,自己都已是个快三十岁的人,个人婚事还要父母来操心,实在有点不应该,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婚姻不是儿戏,来不得半点马虎。曾经的创伤使他对爱情产生敬畏。于是,他毅然决定地把这些照片全部寄回,并婉言申述理由:其一,部队未婚干部两年才休假一次,只有20天,他自己没有假期无办法回家见面;其二,地质队干部在野外工作,工作特别忙,在这种情况下谈恋爱根本就不实际;其三,有过一次恋爱失败的经历,情感上还没有调整好,对谈恋爱不感兴趣;其四,男子汉干工作应该在地质方面做出成绩,为祖国铀矿事业多做贡献,要想多做贡献,那只好暂把个人感情暂放一边。

既然把情感放在一边,那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在日记中写了一首自勉诗就是他当时的心灵的写照,全诗内容如下:

求知创业在青春,壮志宏图装心中。

踏遍青山寻铀矿,年方三十建功勋。

但是,缘分的来临却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978年9月底,徐光学接到任务,要到南昌去参加“全国地质经验交流会”。他按通知的时间赶到南昌,会议于10月10日结束。南昌是一个光荣的城市,十三年前,他只身逃难时曾到过,那时,他还是个孩子,也是个很不得志的少年,当时在南昌参观的心情自然十分压抑。现在,徐光学已是一名地质干部,又是带着任务到南昌的,心情十分舒畅。会议结束,他在南昌逗留两天,在阳光心情下进行红色旅游。10月12日,他乘火车抵达合肥,想错此机会回一趟桐城鲁谼,看看父母。在合肥,他习惯地来到张司务长处。张司务长是徐光学父亲的好朋友,与徐家交往密切。张司务长也十分关心徐光学的婚姻问题,不久前,还接受徐光学父亲之委托,为徐光学在合肥觅女友。就在上一个月,非常热心的张司务长通过徐光学的父亲寄了张张小姐的照片到上杭,结果却被徐光学无情退回。

人生的际遇总是那么不经意发生,可决定人一生命运的总是那么一次的“不经意”成了永恒。这次,徐光学也是不经意来到了张司务长的宿舍,那么他的爱情与婚姻就在这一次“不经意”间被固定下来。既然来到张司务长家,热心的张司务长说什么也不肯放过徐光学,无论如何也要让他去见见那张小姐。碍于情面,徐光学不得不答应。就这样,徐光学几乎是被张司务长押着来到张(晓萍)小姐家。在张晓萍家,徐光学见到了张晓萍。

初见张晓萍,徐光学内心十分平静,因为他在心中认定,这次见张小姐不过是应付一下差事,所以,他见到张晓萍后,并没有多大惊喜;再者,在那样的心境下,看人总是要打折扣的,他觉得张小姐相貌一般,只是个头与身材还可以。在这次见面过程中,徐光学了解到张晓萍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个人政治面貌和工作状况等。张晓萍见过徐光学后,只是看中他的那一种特有军人气质,对徐光学留她的第一印象不甚满意,特别是不满意他那满不在乎的表情,当然还有那一口叽叽咕噜的桐城腔调让她难以接受。

虽说在张晓萍家待一个下午,实际上也只有两个小时左右。从张晓萍家回到张司务长所在的省交通厅宿舍。张司务长问:

“光学,你看这个张小姐怎么样?”

“不怎么样。”徐光学回答道。

“如果你看了不中意,下次我再替你介绍个更好的?”张司务长说。

“我现在在地质队科研连工作,工作地很不稳定,总是钻深山老林,万一结了婚,总不能让人家跟我一块钻吧,再说部队上也不准许带家属呀。”徐光学打借口。

“那你的同事都打光棍了?所有的军人都不结婚了?你讲的全不在理,你老实说,是不是你心中有看中的人了?”张司务长说。

“没有,现在我只看中地质矿藏。”徐光学说。

“那好,我下次再给你介绍一个,包你满意。”张司务长说。

“谢谢你为我操心。”徐光学说。

第二天一大早,徐光学就离开合肥,回到桐城鲁谼。鲁谼的秋天永远是美丽的,宝山还没有完全脱去夏日的绿装,仍旧蓊蓊郁郁的;鲁王河流水不甚大,依旧在汩汩流淌。身着戎装的徐光学走在鲁谼山里,心情是轻松的。这是他可爱的家乡

徐光学回到家中,见到父母,心情愉快。他发现父亲身子骨还很硬朗,只是母亲的身体稍弱一些。徐光学和父母进行长时间叙谈,谈得最多的是他在外的工作和见闻。最后话题自然要转到他个人的终身大事上去。父亲徐成贤问儿子:

“你现在有没有对象?我们在家都急死了。”

“急什么?还怕你们的儿子没人要,这一辈子打光棍不成?”徐光学说。

“你都是快三十岁的人了,应该成个家,那才像样。你看你大哥,三十岁时,孩子都五六岁了。”徐成贤唠叨着。

“在城里,在部队里,像我这样三十岁没有结婚的人多的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徐光学回答。

“上次我们寄给那么多照片,你都把它们退回来,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一个都没有看中?”母亲方志英也在一旁说。

“妈妈,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还在部队上谈恋爱后,会有许多不便。”徐光学说。

“瞎说。”母亲似乎有点生气。

“那些姑娘都挺不错的,你应该同她们见见面。”徐成贤语重心长地说。

“我见过其中一个了。”徐光学说。

“谁?”母亲来了兴趣。

“在合肥张司务长的介绍下,在合肥见过一个姓张的小姐。”徐光学说。

“感觉怎么样?”徐成贤问。

徐光学将目光投向大门外,对父亲的问话不置可否。徐光学想,找女友可是一辈子大事,一定要做深入地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感觉怎么样?”徐成贤又问了一遍。

面对父亲的焦急的问话,徐光学只呵呵地笑笑。

对于徐光学的这个态度,父亲徐成贤火了,于是把徐光学狠狠批评一顿。他说:

“你看人不准。张晓萍那姑娘我见过,人满不错的;还有人家家庭背景也不错,经济条件不差;她本人政治可靠,又有工作。虽说文凭没有你高,相貌不十分出众,但个子身材都还不错。在谈对象上不要过分地挑三拣四的,她文化水平低一些,还可以再学习。找对象嘛,最终是要结婚,将来持家过日子,再漂亮的女孩子,结婚后,生了孩子,都会人老珠黄,再说,漂亮脸蛋又不能当饭吃,过日子可是一辈子的事。”

“你要认为还可以的话,那我就与她就先处着,通通信,让双方相互了解了解。”徐光学说,“我们部队里的干部找对象是要经过组织上去函调查的,组织上认为对象在政治上没有问题,才能批准部队干部谈恋爱,才能订婚,结婚。”

就这样,徐光学同张晓萍开始通信交往。一封封书信在上杭和合肥之间搭起一座爱的桥梁。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很快双双坠入爱河。经过组织审查,张晓萍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的政治面貌都很好,符合军人对象应有条件,经过两年的交往,徐光学和张晓萍走向了婚姻的殿堂。1979年年底,徐光学向部队请一个月的假期,回去操办婚事。

徐光学于1980年元月14日在合肥市西市区民政局领取结婚证,就结婚了,没有大操大办,一切从简,因为他们准备用最为时新的旅行方式来结婚。回来之后,徐光学带着张晓萍返回桐城鲁谼,在老家住几天。儿子媳妇一道回来,父母万分高兴。新婚夫妇没再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拍结婚照,父亲徐成贤亲自上街买了块红布挂在房间的窗户上,象征结婚。父亲给儿子、媳妇每人一个红纸包,可他们都没有接受。在鲁谼山,徐家没有大操大办,只是请至亲朋友在一起吃顿饭。徐光学夫妇在家住了不到一个星期,便外出旅行。

1980年正月十五,全国人民都在欢欢喜喜闹元宵时,徐光学带着新婚妻子上路。他们从桐城鲁谼山出发,乘汽车到安庆,然后转坐安庆至上海的大轮船,顺江东下,到苏州。

苏州是个好地方。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既然是去苏州,那就应该看到真正的苏州,而真正的苏州不是在热闹繁华的大街之上,而是在古典园林里。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对景、借景物的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苏州园林的历史如果从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的吴王园囿算起,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特别是16-18世纪,苏州的园林进入了全盛时期,现在保存较好的有万余处,因此苏州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可以说,苏州的每一个园林都是一首诗,一首文化底蕴很厚的诗。

徐光学早已就想到苏州玩玩,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利用婚假,携夫人一同游玩苏州园林,以了却夙愿。徐光学夫妇在苏州没有去逛繁华的大街,没有去疯狂购物,而是去了几个著名的历史名园玩一圈。尽管天气寒冷,但夫妇逛名园的热情不减,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在拙政园,他们登远香堂,赏荷风亭,徘徊兰雪堂前,彳亍芙蓉榭下,走过松林草坪,蹚过竹坞曲水;在沧浪亭,他们没能看到青色环围的沧浪亭,但却看清木叶尽脱后的一亭独立山顶的美景。至于布局严谨的网师园,更是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幽深之至,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的狮子林,却是湖山奇石相映衬,更是美不胜收,这里回荡过他们的笑声;小巧的留园,或明净清幽,或宏丽轩敞,或天然清秀,或反璞归真,更是让徐光学夫妇长时间流连忘返,难怪美国人要在其本土上完整地复制一个“留园”。他们还去了怡园、耦园、艺圃、退思园……所有这些园林无不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成为南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苏州古典园林,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舒畅的生活。古人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为现代繁华喧闹的城市留下这么一些地方,让如今的人能够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是再好不过了。在苏州的两天里,夫妇二人几乎把苏州名园都看了个遍。

玩罢苏州,他们换乘火车奔向上海。他们在上海玩了一个星期;然后乘火车奔向杭州,在杭州又玩了一个星期。这两个地方都是徐光学在十多年前去过的地方。这次,徐光学带着新婚的妻子再去这些地方,虽然是故地重游,但人生的际遇却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次,徐光学像导游一样,带着新婚妻子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路、外滩等处好好玩一圈,并向妻子讲述了自己当年是在哪里生活,是在哪里游行的。上海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早已湮没了徐光学当年的足迹,但是,当年的印象却永远在徐光学的脑海里,是岁月与时光永远也湮没不掉的。

玩过上海,徐光学又带着妻子去闻名天下的杭州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中国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对新婚夫妇既然玩过苏州,那就索性再去玩玩杭州。去杭州,就一定要去西湖,去杭州而不去西湖,就像去北京不去看天安门城楼,不登八达岭长城一样令人遗憾。徐光学夫妇到杭州了,安排好住宿,就直奔西湖。这杭州西湖是徐光学当年逃难的最后一站。他在1967里的大逃难里,足迹几乎踏遍半个中国. 也是从桐城的鲁谼出发到安庆。不过,他没有东下,而是溯江西上,经过九江,抵南昌,再折向井冈山、湘潭、韶山、长沙,又转向西安、成都、重庆、遵义、贵阳、南宁、桂林等地。1967年7月上旬,徐光学、申凡、戴军一行乘火车从桂林出发,经株洲、南昌,直奔杭州。杭州是最后一站,徐光学是从杭州返回桐城鲁谼的。西湖的景,徐光学都非常熟悉,“文化大革命”的硝烟早已淡成历史,而在那一代青少年心灵中投下的阴霾却不可能成为历史。徐光学带着妻子在正月的寒风中漫步在西湖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白居易的诗句,但此时的西湖边绿柳尚未发芽。由于徐光学刚刚结婚,新婚晏尔,心情十分愉快,尽管西湖没有绿柳,而不能于柳浪中闻莺,可徐光学却觉得幸福无比。和当年逃难相比,和在深山老林里探矿相比,这幸福简直无法形容。在杭州,在西湖,徐光学还像导游似的,带着妻子张晓萍在他曾经走过的地方又走一遍,并且如数家珍似的述说着他当年与申凡、戴军二人在杭州颠沛流离的故事。

徐光学有那么多经历,身上又有那么多的故事,这让新婚妻子张晓萍感到欣慰。她觉得自己嫁的可不是个平庸之人,她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自豪。

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徐光学必须归队。他领着妻子直接从杭州坐火车到上饶,从上饶再转乘汽车到浦城。战友听说徐光学带着新婚妻子来科研连,便都拥到徐光学宿舍来,像闹洞房似的,将这对新婚夫妇折腾一回,然后又将徐光学夫妇在上海、杭州等买来香烟、糖果、糕点一扫而光。

在浦城科研连里,张晓萍陪在丈夫徐光学身边一个月,张晓萍的婚假结束了,必须回合肥。徐光学不得不送张晓萍回合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浦城的南浦河还在悠悠地流淌着,“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于南浦之滨送客,早已伤感不已;如今,徐光学同样要与新婚妻子暂时分别,其伤感亦如古人,更甚古人。徐光学一直把张晓萍送到上饶,送她坐上去合肥的火车。[1]

作者简介

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