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言探源·会宁方言中的胡语(任笃让)

言探源·会宁方言中的胡语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言探源·会宁方言中的胡语》中国当代作家任笃让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言探源·会宁方言中的胡语

汉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一条长长的河——这个比喻,十分形象

汉语言的发展演变,大概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汉语时期。古汉语时期,是指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3 世纪的汉语,也称为古汉语。这里以千古文章大家司马迁的《史记》为标志性汉语。我们通读《史记》,却无法找到文末所列会宁方言词汇。

第二阶段是中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时期,是指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的汉语,也称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汉语。其语音、语法和词汇,比古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这一时期,文章浩如烟海,不能尽读。读过的,未能发现会宁方言词汇。

第三阶段是近代汉语时期。公元10世纪至20 世纪初。这个时期,汉语逐渐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白话文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整理和规范而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近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比中古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我们就以四大名著为蓝本,查找会宁方言,已经有一些了。比如邋遢、褡裢、蘑菇等等。

第四阶段是现代汉语时期。现代汉语时期,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汉语,也称现代白话文时期的汉语。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都比近代汉语更加规范和标准化。方言在现代文中可见者:旮旯、磨蹭、埋汰、克扣、马虎等等。

总的来说,汉语的发展历史是从方言到书面语言再到标准语言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语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同时也不断地创造新的词汇。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在会宁胜利会师(地标建筑会宁钟鼓楼)

吸收和借鉴外来语言的词汇,是世界性趋势,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新事物的传入,“地球村”被普遍认可,每年都有新增加的外来语。比如药品名称,比如家具名称,比如食品名称,不一而足。现在的网络语言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被无情淘汰,有的却悄然进入书面语言。

吸收和借鉴外来语言的词汇,是对汉语的丰富和增强,比如:挺好的、白干了。挺和白都是满语。尤其白字,贡献之大,不言而喻。它借用白字的音、形,丰富了白的义项,而且言简意赅。

但是,在书面化的过程中,许多会宁方言未能完全融入书面语言,只暂时保留在口语中。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以及城市化运动,会宁方言将难免被淘汰,成为被淡忘了的语言历史陈迹。

这种方言词汇,并不高深典雅,可能只是一种淡淡的乡愁而已。

作者在会师塔前

不过,下面还是难以割舍地列出来,权当资料保存起来。也权且算作抛砖引玉,希望同仁多方搜集,让这个资料库更加多些库存。

1自朵 (做事仔细而工整) 2郎讲(干活,技能方面不错。也引申说一个人之人品) 3千帆(女孩不够稳重) 4点黄 (不稳重或者言谈举止轻狂欠思量) 5骚轻 (不稳重或者把小事弄大。比如:骚轻演重哩。) 6挼人(胃口不舒服或行为让他人不齿、难受。一些地方指人品方面的缺点) 7 积骨(有精神且伶俐) 8积溜(小聪明、人前显能) 9 窄鬼 (小毛病多)10 枉顺(不吉利) 11捏个(凑合) 12 踢黄(搅扰使失败) 13歇火(烤火) 14斜瞭(倚强凌弱、以富凌贫,让他人心理上觉得不如人) 15 外窝(似有“玷辱”之意) 16 处迷(糊涂) 17撩趁(准备、开始) 18拾砍(缓慢地行动) 19肋呆(笨拙,不精干) 20 邋遢(不整洁)21 失茬(做事过分、离谱) 22泼烦(嫌麻烦) 23麻达(难缠、棘手) 24 牧浪(1麻烦。2不讲卫生) 25 瘟鬼(极不卫生) 26者谢(虚让一番) 27 惦恨 (嫉恨,背地里谋着害人) 28 椒干(纯粹) 29 椒淋 (略同于 椒干) 30 第根(原来) 31錾得很 (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过度表现在行动上) 32 邹得很(邹与錾似为近义词) 33 佐先生(无知却故作深沉,往往较偏激) 34脚哇哩(让别人为你羞愧到脚底痒痒难受) 35 没来弯(劲儿不足,比如胳膊抬不起来) 36 零干了(食品过期,或者把事情做坏了) 37盦开水 (盦,非普通话标准音,会宁、宕昌人都会念。盦开水,就是烧开水 ) 38扰势人(含义近乎“斜瞭”) 39打拉池 (地名,在会宁靖远交界) 40 铁木山 (在会宁关川之南) 41乌兰关 (在会宁关川) 42祖厉河 (祖厉河,会宁靖远境内河流,黄河支流。《资治通鉴》注释者元代学者胡三省注释“祖厉”为“苦咸水”)

另外,“净竭”(勤快)一词,可能是胡语,也可能是会宁方言读音把“脚”读成竭(jie)。那么“净竭”就是“净脚片子”的缩略语,那就是名词当形容词用了。

以上会宁方言中“胡语”的搜集,得到了同乡同学以及亲友的多方协助,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在字词音节选用确认方面,仅取其音近词而已,力求找到合适的,却力不从心。望方家、同仁谅解并予指正。[1]

作者简介

任笃让,男,汉,会宁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大学文化,副高职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