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北路 (天津市)
解放北路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條街道,西北起張自忠路與解放橋相接,東南到徐州道,全長2300米,是一條具有100多年歷史的金融街,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其南半段原為天津英租界的維多利亞道,北半段原為天津法租界的大法國路。由於解放北路歷史風貌保存完好已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解放北路歷史文化街區」並加以保護。
目錄
歷史介紹
這裡原來是天津東南郊海河西岸的一片沼澤荒地,中段有一個以紫竹林命名的寺廟和村莊。1860年12月17日,在紫竹林廟以南沿河地段開闢了天津英租界。1861年6月,在紫竹林廟以北沿河地段開闢了天津法租界。雖然戈登為天津英租界進行了規劃,維多利亞道就是其中的南北主幹道。不過,天津在最初十年的對外貿易並不興盛,來到這裡的少數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東門外三岔河口的宮北大街,天津英租界只有英資寶順洋行和英國領事館建造了房屋,天津法租界內沒有任何法國機構,只有1個供英美僑民使用的宗教建築合眾會堂,法國在天津的主要活動就是位於三岔河口的望海樓天主堂,連法國領事館都設在臨近的宮北大街。1870年6月發生的天津教案徹底改變了天津租界的面貌。此後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首先是天津英租界得到開發經營,到1900年庚子之亂以前,已經建成了以維多利亞道為主幹道的道路網,兩側除了以英國為主的商業、金融機構,還建起了著名的戈登堂、天津利順德飯店等豪華建築。這一時期,法國由於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仍不見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開始着手進行市政建設。1900年以後,由於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時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國租界中的大片沼澤,使得天津的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租界的商務活動也趨於繁盛,民國初年,主要在天津英租界內的維多利亞道兩側興建了一批豪華的金融建築。抗戰勝利後,該路定名為中正路,北端的萬國橋定名為中正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路改名解放北路。
現況與發展
解放北路目前西北起張自忠路與解放橋相接,東南到徐州道,全長2300米,兩側人行道均寬5米,為瀝青路面。沿途建有天津利順德大飯店、天津新華信託儲蓄銀行大樓、法國工部局大樓、天津中法工商銀行大樓、大清郵政津局大樓、天津橫濱正金銀行大樓、天津滙豐銀行大樓、天津中南銀行大樓、天津花旗銀行大樓、天津利華大樓、天津金城銀行大樓、中央銀行天津分行大樓、華俄道勝銀行天津分行大樓、天津麥加利銀行大樓、天津怡和洋行大樓、泰萊飯店大樓、天津英國俱樂部、裕中飯店大樓、百福大樓、光明大樓、美豐洋行大樓、法國俱樂部、北洋保商銀行大樓、天津東方匯理銀行大樓、天津郵政儲金匯業分局大樓、天津華義銀行大樓、天津久安商業銀行大樓、天津朝鮮銀行大樓、新泰興洋行大樓、天津華比銀行大樓、美國海軍俱樂部、仁記洋行天津分行大樓、天津四行儲蓄會大樓、屈臣氏大藥房大樓、天津太古洋行大樓、天津印字館大樓、原英國領事署大樓、天津瑞隆洋行大樓等建築。其中,保定道至曲阜道一段的解放北路為天津英式風情區中的重要道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