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雕
角雕(鸟纲动物)一般指美洲角雕(学名:Harpia harpyja),是大型猛禽,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美洲角雕是肉食性的,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吼猴、长鼻浣熊及树懒,它们也会攻击其他鸟类,一般通过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分布于美洲,是巴拿马的国鸟。
中文学名: 美洲角雕
拉丁学名: Harpia harpyja
别称: 哈佩雕,哈比鹰,角雕,哈佩角雕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雕亚科
属:角雕属
命名者及时间: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American Harpy Eagle,Harpy Eagle
目录
外形特征
美洲角雕体长89~102厘米,翼展176~224厘米,雄性体重4~4.8千克,雌性体重6~9千克。是美洲最大及最强壮的猛禽,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鹰之一。有长长的尾巴,宽而圆的翅膀,翅膀伸展可达两米以上的跨度。头部和颈部呈淡灰色,有两个鲜明顶冠。羽毛竖起时形成面部的“光盘”状脸庞。上体羽毛呈灰黑色,胸腹部则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颈部有黑色间带。尾巴是黑色、灰白色和灰色组成的条纹。眼睛灰棕色,腿和脚爪是黑色和黄色,并具蜡质。腿和脚爪强大有力,后趾爪达到6厘米长,非常强大。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凭借脚爪的巨大威力捕食。雄雕及雌雕外观完全一样。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雨林,在热带低地森林的上冠层筑巢和休息。
生活习性
美洲角雕和其他猛禽一样,巧妙地在树梢间和顶冠活动,常在森林上空徘徊。有时栖息在树枝上。平均每周两次觅食和捕食,但如果情况需要,也能够在十天内快速连续捕食。是肉食性动物,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懒猴、蜘蛛猴、长鼻浣熊和刺豚鼠,也会攻击其他鸟类,如金刚鹦鹉,爬行类动物,如绿鬣蜥。它们的爪极度强壮,可以压住猎物,施加的压力达4.1帕斯卡。也可以抓起超过其体重四分之三的物件。美洲角雕虽然体型巨大,但飞行时发出的声响却非常小,即使在猎物头顶上掠过,也不容易被察觉。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大树上以树枝筑巢,相对地面的高度在38米和40米之间。每次会生2枚卵,卵呈白色,孵化期约56天,在这期间雄鸟为雌鸟捕食,约每周一次。雏雕出生后6个月就会换羽,但父母仍会照顾它多6-10个月。雏鸟约5个月(150天)可以飞行,然而,在好几个月内飞行距离很少超过100米。幼鸟的成长期为两年,但要到了四五岁左右才完全成熟,有繁殖能力。当第一枚卵孵化后,角雕就会忽略第二枚卵,第二枚卵便不会孵化。在育雏期若对其巢造成骚扰或威胁它们的雏雕,它们会变得很有攻击性。
种群现状
在巴西,因为受到森林砍伐及猎杀所威胁,美洲角雕已从大西洋森林中消失,只有在偏远的亚马逊盆地出没[1] 。游隼基金会(The Peregrine Fund)将美洲角雕列入依赖保护的物种,需要饲养放生及保护栖息地等保育工作。中美洲不少美洲角雕产地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或划定保护区,或建立专项保护基金,或开展美洲角雕人工繁育的科学研究,以保护这一珍惜鸟类,美洲角雕是极其珍贵的近危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热带雨林遭受破坏,栖息和狩猎地日趋缩小,以及严重的非法偷猎行为。据一国际环保组织估计,仅1990-1995年间就有近3亿公顷的热带雨林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地面消失,其面积就相当于两个佛罗里达州。在整个中、南美洲已确认的哈佩雕的野外巢穴仅40个。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视频
美洲角雕堪称鹰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