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影像志之记忆系列
《见证影像志之记忆系列》简介:1973年2月3日,全国各地的节日市场各种商品的供应量都比以往的供应量多很多,储蓄存款达到了近几年最多的一年。进入1973年,国际政治局势有所缓和。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多年战火就要停息。但是世界经济形势却不太稳定,中国北方大部分干旱,人民开始了抗干旱、大干苦干,夺得农业好收成的行动。就是在这个年代,许多知青投入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分集剧情
记忆·1974 上
本期节目记录了1974年这一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大事件发生情况等。(见证2010年第98期)
记忆·1974 下
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典型,1974年《人民日报》共刊登83篇小靳庄的通讯文章。这一年知青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上山下乡的生活稍有得到改善。1974年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一年香港艺人许冠杰是当时的明星,开创了粤语流行曲风。8月各地方以不同方式表演着革命样板戏。(见证・影像志2010年第99期)
记忆·1997 上
本期节目中欣赏了“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片段。讲述了往年春节的故事,回顾了从前过春节时的各种情况,并介绍了寻呼小姐的工作状况及城市的发展历程。(见证・影像志2010年第100期)
记忆·1997 下
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港部队引起媒体与香港市民的极大兴趣。导演贾樟柯热切关注香港回归,此前他将自己关在房子里已经整整两个月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电影《小武》关注的是边缘人,描写山西小镇的一个无业游民面对商品大潮,在经历爱情与职业的失败后,迷失了自己的故事。随着影碟机的普及,中国人开始步入卡拉OK的时代。港台节目大量进入大陆,使得娱乐化逐渐成为内地电视的主流。国内电视台开始大办周末综艺节目的热潮,娱乐节目的大量出现,改变了国内电视从业者与电视观众的思维。在人们业余生活日渐丰富的同时,城市中悄然出现了一种的新的工作方式--家庭办公。城市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在中国的乡村还有着另外的生活。1997年到199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大陆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在新年之交上映。1997年,尽管受到亚洲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却仍然在飞速发展。(见证・影像志2010年第101期)
纪录片流派
纪录片美学观的奠基者:维尔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眼睛派[2]”,提倡镜头如同人眼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纪录电影运动:五十年代末开始的纪录电影创作潮流实际上由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组成,他们分别是法国导演让·卢什(《夏日纪事》 1961年)为代表的“真实电影”运动以及由美国梅索斯兄弟(《推销员》 1969年)代表的“直接电影”运动。真实电影为参与式电影,允许导演介入到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煽动其中一些剧情的发展。直接电影为观察式电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3]。
视频
见证影像志之记忆系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纪录片基础知识,住哪儿网
- ↑ 被称为电影眼睛派创始人的是,有途网,2020-05-19
- ↑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搜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