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纸
卫生纸、厕纸、草纸、手纸是一种薄而且软的纸张,供人们如厕后擦屁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清洁皮肤、物品。形状有单张四方型的抽取式卫生纸,或者卷成滚筒形状的。通常由木浆制造,跟一般纸的制造过程差不多,但是极薄极脆弱。脆弱使得卫生纸遇水就烂,以免在厕所内造成堵塞。制造目的跟外观极其类似的面纸大不相同(滚筒式则可能与厨房纸巾搞混)。如果把面纸误当成卫生纸使用,很容易导致厕所堵塞。一般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
目录
历史
在纸出现并便宜到可以用来拭秽之前,人们使用过的厕后清理材料包括水、布、叶子、玉米芯、土坷埌(土块)、木竹片(厕筹)、绳子。李约瑟指出中国最早的用纸拭秽记载见于6世纪的《颜氏家训[1] 》: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9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唐代广州也有记载:黄倬汉译 (1983年),《中国印度见闻录》,p.11 fn.8, p.23, 中华书局。 中国人不讲卫生,便后不用水洗,而是用中国造的纸擦。无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在洁净时都不做大净的:中国人解过大便后,只用纸擦一下。
《元史》列传第三载元裕宗的妻子极为孝顺公婆,侍奉婆婆昭睿顺圣皇后(察必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在《红楼梦》41回,刘姥姥在大观园突然觉得要拉肚子,于是“忙的拉著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说明清朝的平民用纸拭秽是常见的。
两千年前蔡伦改良造纸术,改变了书写的历史。十九世纪,开始以木浆制纸。二十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因纸面产生皱折而无法使用。面对一仓库的无用的纸,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在主管会议中,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应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所有人的附议。该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Arthur Scott)却不这么想,他想到在卷纸上打洞,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张一小张的。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巾,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因为相当好用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为公司创下了许多利润。
用过的卫生纸丢进马桶还是垃圾桶的争议
全世界绝大部份地区的人如厕后用的厕纸跟面纸都是丢进马桶。不过为了避免堵塞,在中国大陆地区都有不成文规定,会把用过的卫生纸丢在厕所旁的垃圾筒内,而在这些地方,不论男厕或女厕的马桶旁均放有垃圾筒,台湾的洗手间也有类似的习惯。但是,如果在没有定时清理垃圾筒的情况下,沾黏粪便的卫生纸,可能会使卫生环境恶化,成为病菌的散布源头。
2016年起,台湾官方已经开始宣导如厕后的卫生纸直接丢入马桶的概念,但因台湾部分房舍排水设施过于老旧以及个人的使用习惯的缘故,成效仍尚待观察。
环保
由于卫生纸“用完即弃”的特性,过去有环保团体指出,不应浪费珍贵的木浆来造卫生纸,而应该转用芦苇或竹之类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甚至应该循环使用报纸来制成卫生纸。1990年代中期,香港曾有一种标榜用再生报纸制成的纸巾,但由于报纸的油墨很难脱色,使纸巾的表面有不少黑点,加上纸质较差,使它在市场上的反应不好。
特殊文化
有趣味的卫生纸
部分卫生纸设计得很有趣味,以供如厕的人娱乐。比如有将数独游戏印在卫生纸上的,可以一边如厕一边玩。
抢购卫生纸
每当出现大型灾难(如流行病出现)时,卷装卫生纸极容易被抢购一空,一些分析认为,由于西方国家或推崇西方文明的地区会对卫生纸消耗量相当大;由于对灾难的未来发展情况不明朗(包括管治政府对灾难的反应,谣言的传播等),可能会导致长期隔离,而令人们加大对各种物资的屯备量;卷装卫生纸在商店中是占空间大而显眼的货品,过快的抢购速度导致货架容易清空的情况,会更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物质短缺的恐慌心理和害怕错过的心理,最终令商店补充上架的速度很难跟上人们抢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