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簡稱部南醫院[註 1]、衛福部臺南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的所屬醫院。也是臺南市的公營大型區域醫院,其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臺南病院,已有124年歷史。目前日治時期的臺南病院仍有遺構位在隔壁的臺南護專裡面。
目錄
歷史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前身為日據時代「台南州立病院」(台灣總督府台南醫院),創立於西元1896年(民前16年)3月30日。民國34年台灣光復,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正名為「省立台南醫院」。88年7月1日,精省後改隸行政院衛生署,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102年7月23日,配合改制為「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為區域暨教學醫院,照護大台南地區民眾的健康,已超過百年了。本院積極朝「大台南地區健康的守護者」的願景努力,深耕社區,拓展本院的服務範圍。93年6月成立第一個社區醫療群,至同年10月已成立了8 個群,97年更達13個社區醫療群,照顧範圍涵蓋了台南縣、市社區民眾,為全國擁有社區醫療群加入最多之醫院。
94年2月結合成醫、署南兩家醫院優秀之甲狀腺診治菁英團隊,成立「成大署南策略聯盟甲狀腺中心」,3月開辦「醫學美容中心」與「磁振造影檢查中心」,95年1月啟用「健檢中心」,96年11月成立健康生活廣場,落實「安全醫療、深耕社區、健康促進、追求卓越」經營理念。95年再與成醫策略聯盟成立「骨科中心」與「外科中心」,並成為成醫器官移植合作醫院,且於同年8月首度在本院開刀房進行器官摘取工作,為醫療技術寫下新頁。 本院將繼續建立更多合作模式,讓大台南地區醫療資源有效運用,化競爭為合作,共創民眾、醫院及衛生主管機關三贏的態勢。
日治時期
- 1895年11月,臺南民政支部設立,廳舍使用清代的巡道署(今永福國小)。民政支部內設有軍局,由陸軍省醫官看診,此為臺南醫院之始,是全臺南最早的公營大型現代醫院(最早的民營醫院則是基督教長老會辦的新樓醫院)。
- 1896年3月,台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制定後,同年5月改為臺南病院,醫院診療室位在臺南廳構內,住院則須前往臺南衛戍病院(當時位在赤崁樓)。
- 1897年5月,改稱臺南縣臺南醫院;同年11月,新建病室並在臺南廳舍南側的關帝廳街新建臺南醫院本館。
- 1898年6月,醫院官制改正後,改由臺灣總督府直屬,故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南醫院。
- 1899年1月,新設傳染病室;同年6月,臺南醫院本館落成;同年8月,位於天地底街的醫院土地收購完成。
- 1901年6,天地底街的新病房落成,同月移轉至此;同年7月,關帝廳街的臺南醫院本館改作外來診察所,天地底街的病室一部分改為醫院廳舍。
- 1904年3月,新傳染病室完工;同年7月,在外來診察所內新設四等病室以專門收容本島人;同年11月,研究室失火而燒毀。
- 1907年8月,研究室新築。
- 1911年1月,婦人科、小兒科和耳鼻喉科診察所落成;同年6月,在關帝廳街的外來診察所移轉至磚造新廳舍。
- 1913年3月,眼科和牙科診療室完工
- 1914年4月,公告《臺南醫院產婆養成規定》;同年5月,內科診療室和廁所完工。
- 1915年7月,臺南醫院北側的磚造二等病室動工。
- 1918年3月,手術室、磨工室和製劑室動工;同年9月,炊事場完工,舊炊事場改作冰販賣所、理髮所和護士食堂。
- 1919年9月,新病棟動工;同年11月,浴室和汽罐室動工。[1]
- 1928年,興建兩層樓病房。
- 1944年在盟軍空襲下,門診部暫時搬到新樓醫院的房舍裡,另同時在永康和新化成立分院。
- 1945年末,盟軍指定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國府設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南州立臺南病院在11月被接收後改為臺灣省立臺南醫院。
戰後
- 1946年8月,遷入市區,借用原本的臺南慈惠院院址做為診所。
- 1948年11月開始修復毀於二次大戰中的日治時期院舍,耗資舊臺幣34萬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撥款12萬6032元,另有21萬3968元來自美援,而後在1949年12月21日遷回原址。
- 1968年4月開始興建九層宮殿式醫療大樓(現門診大樓)經費來自出售該院經管的省有土地,共計出售3845坪,得款新臺幣4860多萬元,於1976年落成,該工程同時將醫院大門位置由成功路改為中山路。
- 1999年7月1日起,因應臺灣省政府精簡化,成為直屬行政院衛生署的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同年,1915年興建的第五病房拆除,目前僅留有當初廳舍之東翼。[2]
- 2013年7月23日,隨衛生署改組升格而更名為「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簡介
參見
註釋
- ↑ 此為當地人與臺南市消防隊的稱呼。由於臺南另有公辦民營之「臺南市立醫院」,為避免混淆兩間醫院,當地人會習慣將「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用前身的名字稱呼,即「省立臺南醫院」,簡稱「省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