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蛟河市第一中学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蛟河市第一中学蛟河市的西南郊,坐落着蛟河教育的璀璨明珠―――蛟河一中。校园内古树参天,绿草如茵,亭台错落,景致优雅。真是群峰跃动拥红锦,碧水琉珠落玉盘。集天地之灵气,聚蛟河之英才的蛟河一中,始建于1946年。八十年的沧桑岁月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历程谱写了蛟河教育的动人篇章。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基础,以创办地区一流、省内知名学校为目标,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目录

学校概况

蛟河一中始建于1946年3月,原名蛟河中学。建校时为初中,1956年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1981年改为独立高中。1962年被省教育厅定为吉林省重点中学,1978年被重新命名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

学校校址位于蛟河市区西南郊。校园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校舍3万多平方米。上下操场两个,上操场为球类运动场,下操场为400米标准田径场。拥有南、西两幢现代化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一幢科技楼,楼内集中了8个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物理、化学各3个、生物2个)、1个教师与学生图书馆、3个多媒体网络教室、4个电教室、1个阶梯教室、电视系统控制中心、校园局域网管理中心,宽带网线终端布及全校教室与办公室,部分教室已安装投影仪和大屏幕。学校办学设施完备,教育教学现代化程度达省内先进水平。

桃李芬芳春满园 创新实践谋发展,采取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大限度地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现有教职工184人,专任教师143人,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6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8%,有76人获得了东北师大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现有30人参加吉林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有10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

教研成果

两年来,我们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机整合。围绕“促进和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提出了“用《规范》做基础,向管理要效益,靠创新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教学管理思路,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1],全面培养,重点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诚信,宽容,合作”的团队精神[2]。采取“通过课堂教学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师生零距离接触解决个性问题”的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质量

05、06年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年。我们以 “三课一考”和 “教学十星”评选两项大型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在“三课一考”活动中,主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全力听课、检查、调研、座谈,各教研组磨课、做课、议课,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全校教师共做课88节,听课732人次,学科知识竞赛两次。培树和评选的“教师十星”是:听课之星、批改之星、导师之星、优案之星、电教之星、教研之星、竞赛之星、专业之星、爱生之星和质量之星,通过“教学十星”的评选,树立典型,根据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能扎实开展此项活动,记录详实,轨迹材料齐全,及时沟通,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还集中进行了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教师竞赛等活动。活动中,有 人次参加考试,30多人次进行吉林市学科专业知识竞赛,有160人次的教师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中作课,参加评课的人数达1200人次,写出规范的“课后反思”文章29篇。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06年,开展了“三高”课堂教研活动。这项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教研组内研究阶段。以基础年级年轻教师为主讲教师,通过展示真实课堂,剖析课堂教学,努力挖掘课堂教学“三高”的成功经验,找准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索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落实困难的办法。全校有43名青年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研究课,一些学科还聘请了骨干教师做了示范研究课。

第二阶段是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称之为汇报推广阶段。各教研组在自己申报的基础上推荐一名教师,在“三高”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期间,做一节能反映课堂教学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并能代表本学科教学最高水平的汇报课。

各教研组积极筹备,认真推荐,精心选拔。在“三高”活动期间,全校共有120多名教师、520多人次聆听了九名教师的精彩献课。二高中、朝中、蛟矿一中、白林中学都派对应学科的教师参加了活动,扩大了影响,发挥了重点校的辐射作用。教育局领导也深入课堂听了汇报课。此次活动,检验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展示了蛟河一中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增强了我们办好一中重振一中雄风的决心。

老师献课的成功,凝聚着本学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真切地感到了教研组在导课上、在指导教师的提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本次教研活动,是对我校师资队伍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一次大检阅,是对我校教学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这是取胜的根本,由此我们会克难求进,一往无前。

教师队伍

(一)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

如建立由教师、家长、学生和领导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始终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中评价相结合、以过程中评价为主的方式。05年 “教学十星”的评选就是依据多元评价结果而产生的。

(二)坚持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我们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每周集体备课制度,由中心发言人“说课”、大家“议课”,切磋最佳教学方案;坚持听课制度,青年教师以汇报征询为主、骨干教师以示范指导为主,探讨最佳课堂教学方法;坚持青年教师“先听后改再讲”或“先讲再听后反思”的备课模式;形成了浓厚的教师研究氛围。

(三)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围绕05年的“教学十星”评选活动, 06学年度的“三高”课堂教学校本研究系列活动,旨在探讨实现课堂教学“三高”的模式和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活动,探索高中课堂教学中实现“三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为教师搭建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展示自我、加快发展的平台。

根据我校新聘教师比例大的特点,我们又确立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活动方案,组织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课”活动。仅这次活动,就有570多人次的教师参与了21名新教师的汇报课和评议讨论活动。

(四)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教师奋斗“成名”的过程就是教师队伍成熟的过程,也是教育质量升位的过程。学校累计投入四万多元人民币,鼓励教师参加了省高中教学竞赛、全国英语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东北三省“十佳”评选、吉林市“全天候”评选等活动。并分别都在其中获奖。下半年,学校又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全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整合,使教师整体素质快速提高。

(五)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充分调动教师科研从教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印发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积极筹备“十一五”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坚持召开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广泛征集教师论文,评出优秀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并予以奖励,同时将其向有关刊物推荐;田平老师的《摆正多媒体技术的位置》一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吉林地区网络培训”,每位教师都做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在科研活动中有2名教师被评为“蛟河市优秀科研教师”,3名教师成为吉林市“首届科研之星“,还有3名教师获得“吉林市优秀科研型教师”的称号。2004年承办吉林省科研课题现场交流会,反响很好。

参考文献

  1. 浅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豆丁网,2013-09-18
  2. 团队意识培养的意义 ,行知部落,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