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蛾
蠶蛾 [1]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蠶蛾(成蟲)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命史。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蠶蛾
- 拉丁學名:Bombycidae
- 別稱:原蠶蛾、晚蠶蛾二名法原蠶蛾、晚蠶蛾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鱗翅目
- 科:蠶蛾科
- 屬:家蠶屬
- 分布區域:分布在埃塞俄比亞區和東洋區。在中國已知10多種。
- 英文名:silkworm moth
生物簡介
蠶蛾,鱗翅目蠶蛾科的通稱。蠶蛾可以是指整個鱗翅目有喙亞目內孔次目蠶蛾總科蠶蛾科昆蟲的總稱,有100多種。大多數是會飛的,常見的有野蠶,桑蟥等。蠶蛾還可以單指家蠶的成蟲,它們的祖先是會飛的,但現已經退化的不會飛了。由於被人類長期馴化的結果,它們的身體龐大,而兩對翅較小,因此已失去飛翔能力,聲明:它們拍打翅膀不代表是在飛翔。蠶蛾,在古代又別名原蠶蛾、晚蠶蛾,屬食療同源昆蟲。蠶蛾食用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被皇室視為一種珍貴補品。蠶蛾作為中藥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謂之「原蠶」。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區和東洋區。在中國已知10多種。成蟲中型。體粗壯。無喙,不取食。雌、雄觸角均為櫛狀。足有綿毛。
形態特徵
蠶蛾的成蟲全身被白色鱗片和毛。頭部小,複眼一對,觸角羽毛狀,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三對足,兩對翅,由於人工長期飼養,飛行能力退化。雄蛾身體較雌蛾小,觸角具有較長的羽狀小支。幼蟲叫桑蠶,又叫家蠶,身體有13個體節,體色青白或微紅,有斑或無斑。口器咀嚼式;下唇中央有一小孔,叫吐絲孔。胸部有足三對,能把持桑葉;腹部有足五對,前四對能使身體前進,最後一對叫尾足,能使身體固定在桑葉上。胸、腹部兩側有許多氣門,是體內呼吸系統通外界的門戶。以桑葉為主要食料。經四次蛻皮後成熟,停止進食,吐絲作繭,在繭內化蛹。蛹羽化成蛾,破繭而出。蠶繭可以繅絲,中國是養蠶和利用蠶絲最早的國家。成蟲中型。體粗壯。無喙,不取食。雌、雄觸角均為櫛狀。足有綿毛。幼蟲身體光滑,第8腹節背面有一短角突,化蛹前幼蟲吐絲結繭。蠶是世界絲蠶,原產中國,已傳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馴化為家飼,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歷史。各地已育種分化為許多品種,絲色有白有黃。寄主為桑。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體長1.6~2.3cm,翅展3.9~4.3cm。頭部較小。複眼1對,黑色,呈半圓形,口器退化,下唇須細小。觸角1對,羽毛狀,基部粗,末端漸細。雌蛾的觸角灰色,較短,雄者黑色,較雌者長。前胸節和中胸節吻合。翅2對,均被有白色鱗片,前翅位於中胸部,呈三角形,較大,有3條淡暗色的橫紋,後翅生於後胸,較小,略呈圓形,有2條較深色的平行線。足3對,跗節5節,具1對黑褐色的爪,有綿狀毛。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者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圓筒形,灰白色,有暗色斑紋,全體疏生黃褐色短毛,除頭部外,由13個環節組成,頭小而堅硬,有單眼,觸角,唇,顎及吐絲管。前3節為胸部,後10節為腹部。前胸節甚小,兩側有橢圓形的氣門,中、後胸節膨大,外表有皺襞。胸足3對,腹足4對,尾足1對。第8節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體內有絲腺,能分泌絲質,吐絲作繭。
主要作用
鱗翅目(Lepidoptera)蠶蛾科(Bombycidae)家蠶屬(Bombyx) 昆蟲,馴養以取其絲。養蠶業歷史悠久,原產於中國的家蠶已引到世界各地,並已馴化。成蛾翅展40~50公釐(約2吋),體粗壯多毛,壽命只2~3天,不取食,也很少飛行。產卵約300~500粒。幼蟲(蠶)白色,無毛,具特徵性的尾棘;主要以桑葉為食,有時亦食桑橙或萵苣的葉;生長45天後最長可達75公釐(約3吋)。幼蟲成熟後吐出一條連續的長約915公尺(1,000碼)的絲,結成一繭,在其中化蛹。為取用其絲,人們用熱空氣或蒸汽殺死其蛹,並保持其絲的完整性。
營養成份
蠶蛾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據測定脫脂蠶蛾的蛋白質含量為69.9%,且是全質蛋白。體內還含有豐富的生理活性物質,如細胞色素C、維生素B12及磷脂等。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達78.6%,必須脂肪酸占43%。是集食療、養生、保健補益於一體的藥食同源佳品。雄蠶蛾體內(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質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其中,蠶蛾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達14400,不但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適當,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WHO/FAO)推薦的蛋白質氨基酸記分模式[5],蠶蛾礦物質、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鉀125mg、鈉2.65mg、鎂9.90mg、鐵0.44mg、錳0.02mg、鋅0.03mg、銅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經查《食品成分表》也未見有一種食物超過它。
幼蟲
蠶蛾的幼蟲叫桑蠶。吃桑葉,在化蛹前吐出作繭用的大量絲質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亦稱「家蠶」,簡稱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鱗翅目,蠶蛾科,學名為BombyxmoriLin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中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都是28對。桑蠶的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桑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是胚胎髮生、發育形成幼蟲的階段,幼蟲是攝取食物營養的生長階段,蛹是從幼蟲向成蟲過渡的變態階段,成蟲是交配產卵繁殖後代的生殖階段。整個世代只幼蟲期攝食,並為蛹和成蟲期的生命活動積貯營養。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蠶所必需的營養,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分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食桑後,幼蟲生長迅速,在適溫條件下,一頭蠶自孵化至吐絲結繭,大約6-9天蛻一次皮,共需約24-32天,約食下桑葉20-30g(合乾物5-6.2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吐絲結繭是桑蠶適應環境而生存的一種本能。桑蠶繭可繅絲,絲是珍貴的紡織原料,在軍工、交電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蠶的蛹、蛾和蠶糞也可以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養料。
雄蠶蛾
雄蠶蛾的食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就被皇室視為一種珍貴的補品。 科學研究表明:雄蠶蛾體內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雄性激素含量豐富,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性功能效果顯著。它含有豐富的細胞色素C、維生素B12、煙酸、a蛻皮酮及B-蛻皮酮等多種成分,對調節人體機能有極好的功效。具有補腦作用的磷元素含量也極為豐富,有益智的作用。其中腦激素對中老年人有極好的保健作用,服用一定量的腦激素可以促進細胞生長,刺激真皮細胞分裂,控制特異性蛋白合成,達到延緩衰老的神氣功能。 雄蠶蛾的脂肪酸含量高,且其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達78.6%,必需脂肪酸占3%。必需脂肪酸為補腎壯陽藥,是合成人體前列腺素的必須用的前體,如果膳食中缺乏必須脂肪酸,則可在此基礎上保證合成前列腺的前體,避免其代償性增大,可進一步緩解症狀,這正好為其醫療保健上的作用找到佐證。雄蠶蛾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鈣、鋅、鉻、鎘的含量較為豐富。特別是雄蠶蛾,其體內含有大量雄性激素、保幼激素、腦激素和蛻皮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質。
原蠶蛾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雄性全蟲。
【動物形態】家蠶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 體長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頭部較小。複眼1對,黑色,呈半圓形。口器退化,下唇須細小。觸角1對,羽毛狀,基部粗,末端漸細,雌蛾的觸角灰色,較短;雄者黑色,較雌者長。前胸節和中胸節吻合,翅2對,均被有白色鱗片;前翅位於中胸部,呈三角形,較大,有3條淡暗色的橫紋;後翅生於後胸,較小,略呈圓形,有2條較深色的平行線。足3對。跗節5節,具1對黑褐色的爪,有綿狀毛。雌蛾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者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即家蠶。圓筒形,灰白色,有暗色斑紋,全體疏生黃褐色短毛,除頭部外,由13個環節組成。頭小而堅硬,有單眼,觸角,唇、顎及吐絲管。前3節為胸部,後10節為腹部;前胸節甚小,兩側有橢圓形的氣門,中、後胸節膨大,外表有皺襞;胸足3對,腹足4對,尾足1對。第8腹節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體內有絲腺,能分泌絲質,吐絲作繭。幼蟲以嫩桑葉為食,經5齡而作繭;漸次化蛹,成蛾。蠶的發生次數,每年有一次及二次、四次等,故有一化蠶、二化蠶、四化蠶等名稱,因發生時間不同,又有春蠶、夏蠶、秋蠶等分別,分布很廣。中國大部地區,均有飼養。本昆蟲的病死幼蟲(白僵蠶)、幼蟲的蛻皮(蠶蛻)、蛹(蠶蛹)、卵子(原蠶子)、卵殼(蠶退紙)、繭殼(蠶繭)、幼蟲的糞便(原蠶沙)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於夏季,取雄性蠶蛾,以沸水燙死,曬乾。
【化學成分】蠶蛾含蛋白質及游離氨基酸,後者約有20種之多,但無α-氨基異丁酸、脯氨酸及胱氨酸,又只有雌蛾有鳥氨酸,又含脂肪油。有報道,雄蛾的脂肪油,性質極與蠶蛹油相似。 從蛾翅曾分離三種螢光物質,其中主要者為青螢光物質,它是一種喋呤,定名螢光青,據稱與魚類組織中的螢光青是同一物質。蛾又含細胞色素C,它與脊椎動物、酵母等中的細胞色素C相同,初出蠶蛾一公斤,可分離出細胞色素C結晶70毫克。蠶蛾(及蠶蛹)含變態激素α-脫皮鬆及β-脫皮鬆,其中主要的是α-脫皮鬆。雌蛾有性誘腺,含引誘雄蛾的物質,它們曾被稱為性誘色素,都是螢光性色素,見光則分解。蠶蛾含維生素B12, 每1000個蛾曾分離維生素B12_17毫克(蛹含36毫克,蠶含75毫克)。又含菸酸。初出的蛾,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2微克。 《本草圖經》:「原蠶蛾,《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東南州郡多養此蠶,處處皆有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復養,惡其損桑。
醫療驗方
現桑蠶生產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研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部分產品已投入生產從蠶繭剛出來的蠶蛾從蠶繭剛出來的蠶蛾,同時用取得了不少經驗。實踐證明,只有綜合利用蠶桑生產副產品,才能最合理、最節約、最充分的利用資源,為國家工業生產創造出大量的原料,同時也提高了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蠶桑生產的發展,為蠶桑生產打開一條嶄新的途徑。 據現有資料看,研究範圍大多偏重於桑皮、桑果、蠶蛹、繭衣等原料,而對蠶種場副產品蠶蛾的綜合利用研究較少,顯然只有對蠶桑生產各項付產品進行廣泛的研究,才能達到更全面的綜合利用蠶桑資源。基於上述觀點,我們對蠶蛾含油率以及由蠶蛾制度液體味精的某些重要問題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