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塢
《蓮花塢》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以細緻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從景物中寫出了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前兩句寫採蓮少女的辛勤勞動,後兩句點出採蓮人的生活樂趣,筆調輕鬆自然,語言平淡樸素。
《蓮花塢》 | |
---|---|
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這首詩約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之時,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二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目錄
作品原文
白話譯文
江南女子每天去採蓮,蓮塘廣闊,總是傍晚才回來。撐篙的時候不要濺起水花,擔心弄濕了紅蓮般的衣裙。
詞句注釋
⑴塢(wù):地勢周圍高而中間低洼的地方,這裡指停船的船塢。
⑵洲:水中陸地。多:經常。
⑶弄:戲弄,這裡指撐。篙:撐船的器具,多用竹、木。
⑷畏濕:害怕打濕。紅蓮衣:紅蓮花顏色的衣服,指採蓮女的衣服。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此時詩人已隱居田園,詩歌主要詠寫山水田園之幽趣,帶有閒適情味。這首詩中,作者很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緻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從景物中寫出了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詩中描寫的主人公是一群天真活潑的採蓮少女,這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描寫對象。
"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這兩句寫採蓮少女的辛勤勞動,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日日"是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前一個"日"為代詞,後一個"日"是動詞。第二句不可簡單地把"洲長"和"暮歸"當作因果關係,從而理解為,因為水路很長,所以多半到了晚上才能回來。這是不符合事理的,因為"洲長"蓮必多,來回一趟,不須整天,"洲長"再現的是廣闊的採蓮環境,以及兩岸的自然風光、小戶人家,風土人情;"暮歸"表明水面上,採蓮船隻早晚繁忙。因此"洲長多暮歸"可解釋為:一望無際的荷塘里長着田田紅蓮,碧綠的葉子,粉紅的花瓣;採蓮姑娘們架着船兒來回忙碌,傍晚時刻船兒都滿載而歸--載着肥碩的蓮實,載着姑娘們的歡聲笑語,載着無限溫馨。
日日採蓮勞作,天天早出晚歸,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詩中的採蓮人自有他們的生活樂趣。"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採蓮人對蓮花的珍愛與憐惜,同時也表明他們熱愛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詩中流淌的是詩人悠然的閒情逸緻。
名家評價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2]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襯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種內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着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里館》 、《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後世山水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