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回响(凌代琼)
作品欣赏
茅山回响
早就听说过,“纪念碑前放鞭炮,纪念碑空中响军号”的传说,每次听说后都一笑了之。这次朋友相邀,我欣然答应。想借此机会,到现场聆听这个说来都令人匪夷所思的声音。4月28日,我也和当年的新四军一样,从安徽皖南出发,欣然走向这红色之地——茅山。
崇敬与感恩,使我们一群文友相聚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
善解人意的句容市旅游局长,已从我们一群神态的变化里解读出了此时的心绪。他手指纪念碑说,这纪念碑就是我们后人为革命先烈而建造的。纪念碑上的字,是张爱萍题写的,纪念碑宽6米,高36米,碑身28米,寓意新四军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儿。碑前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意抗站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也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期。空心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背后刻有记念碑文。
局长停顿了一小会,以当地的普通话很真切地朗读着碑文。“1935年5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粟裕等领导下,5万子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5000余次,毙伤俘敌40000多名,7000多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
局长朗读完,看着纪念碑不语。我们看着局长,也凝视着纪念碑,思想穿越时间的阻隔,从时间的隧道进入碑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场景里。脑海中关于新四军抗战的文字、图片、影像的碎片,瞬间聚合,枪炮声、喊杀声顿时响起,活跃在历史空间的那些抗战的新四军将士,冒着敌人的炮火,以血肉之躯挥舞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茅山天空意蕴的历史声音,以一种正能量吸引着爱好和平的人们,一批批的前往。
一片沉默,茅山淡淡的植物香气向我们徐徐飘来,如今正是开花的季节,这一定是这些植物从体内沁出的暗香。储存在于山、树、天、水关系中的神秘气息,把我们一行的嗅觉如旗帜一样的展开。阳光斜照在纪念碑上,我们幻化的眼中,抗日英雄们就如电视大屏幕里,在影影绰绰中活动起来。
文友们在素淡、隐约的气息里挺立而无声。敬畏的注目,嗅觉的抚摩,共同产生出一种觉悟,人的生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时就能成为另一类永恒的风景。心与这片土地融在了一起的我们,脸上的表情,都由来时的灿烂,变得严肃、凝重起来。
或许是我们情绪的变化感染了局长,他说话语速也变了节奏,大家还是先感觉一下这里的氛围,多观察,思想准备好。我已叫人拿鞭炮去了,噢!看,人拿着鞭炮来了。还有几分钟时间,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一“现象”发现过程。
纪念碑做成不久,这里的一户农民三十晚上放鞭炮,鞭炮在地上响起,升入空中炸响后,第一次听到军号声。这位农民夜里回家不敢说,心想,放鞭炮能引起军号响,说出去谁信?新四军的军号又响了,搞迷信吗?吓得这位农民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实在憋不住,就先向家人说了。家人试了了,也和这农民一样听到了军号声。全村的人知道了,也听到了军号声。这“声音”就越传越远------
大家安静,导火索已点然,静听吧!
第一次鞭炮声响起,“砰”地面响起鞭炮后,火光上窜,一束火光从历史的深处燃照过来,瞬间爆发的能力无法想象,一个空间也在瞬间打开,蓝天下有无数的小星星在微笑闪烁。一种燃烧,迸发出潜藏的激情,纪念碑广场上空“叭”的一声炸响。鞭炮瞬间以生命的极致,开放成耀眼的花朵。鞭炮就在炸响与飞跃中完成了,一个生命的礼仪,也在燃烧中结束了生命。看着短暂生命绽放的花朵,我想昨天抗战为国牺牲的战士生命,不也就是历史的天空绽放的璀璨花朵吗!
约有很短暂的延时,在炸响的原处,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响起军号声“嗒、的、的、的、的、嗒------”第一声我们听得还觉朦胧,到了第二次我们就听得清楚而又真切了。一点没错,还是和上次一模一样的声音,“嗒、的、的、的、的、嗒------”是冲锋号的声音。12响的鞭炮声响起,纪念碑上空就吹响了12次冲锋号。军号声,使我眼含热泪。岁月深处的军号,是怎样被唤醒的?抗战时期男人正直、勇敢、坚定的语汇,又是怎样穿越时间阻隔,震动我们耳膜的?冲锋号声怎样从历史的缝隙流溢出来,散发在空气中?灵性土地演绎出的声音,使我内心感到了灵魂深处阵阵颤抖。历史的回声也是物质,也有气场,当一种频率与它和谐就能产生共振吗?来自灵感的闪现,使我在冲锋号的回声里,无声无语如军人挺立着,而思想像燃烧的葵花。
闪光的声音,像歌德巴赫猜想一样,引起业内和多方的关注。南京声学专家到现场进行专门研究。局长接着说,有人认为是山谷回声,可立马就有人提出疑义。既然是回声,是阶梯造成的物理反应,阶梯就是算,那也是键盘音乐,而响的是军号,是管乐。再说,响的声音是6个音符,而阶梯是7组,怎么解释呢?于是,又开始新的实验。将能构成回响山地里的管道都包裹起来,再放鞭炮,空中还是军号声声。专家们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也都不能自圆其说。最后只认为“既有茅山具体山谷的回声与纪念碑空体的共鸣作用,也有人文历史的思想意识影响”。也就是说,茅山的声学现象,无法准确解释,成为一个未解之迷。就这样堪称“世界一绝”的茅山声响,载入了上海吉尼斯。
但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这一现象被后的故事渐渐被人知晓了。这人就是在茅山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张铚秀。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里,晚年的张铚秀将军,目光与一把铜号接触时,身体一震。岁月的浸染,已使铜号呈深褐色。泛着冷光铜号的尾端,被扭成了麻花状,军号喇叭前端有两个明显的弹孔。晚年的张铚秀将军看到这军号,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他的神情陷入幻想中,思绪一下子就跌入到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
张将军来到了纪念碑前,听到了纪念碑上空的军号声后,已是老泪纵横了。被时光禁锢在他记忆的人物形象,被熟悉的军号声完全激活了。张将军叹了口气说,我的小号手就牺牲在这里,当年他只有14岁。以现代人的眼光,他还是个背着书包上学的伢子呢。我也记不清具体的日子了。那年,我们新四军300战士进入茅山后,就经历了一次遭遇战。我们一次执行任务,被大批的日军围堵在一个狭下的山坳里。我的小号手轻轻在我耳边嘀咕了几句,大意是小号手自己要将敌人引开。我还没有说话,小号手就猫着身子,钻进了林子----
在焦急中等待天黑的我们,突然听到,相邻的山头上响起了急促的军号声,那是集合收拢的号音。日军调转方向,循着号音的方向追去。军号在山头、溪涧、开阔地里跳跃着,军号声离新四军战士们越来越远,日军的枪炮声却离号声越来越近。军号声此起彼伏,响了几个时辰,可我们已在军号声的掩护下,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进入了茅山腹地。冲锋号又一次响起时,突然枪声大作,军号声嘎然而止-----
讲述,将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往事,以语言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其实比语言更丰富的故事就藏在茅山,抗日的烽火也燃烧在茅山的大小褶皱之中。只要你走进它的内心,就会看到爱转换的抗日火光,就会见到另一时空里最可敬可爱的一群人。
我们在对历史的回视和自醒中,保持着一种敬畏和固有的姿态。在茅山这个藏风聚气的风水气场里,感觉,以一种回响的方式把我们雕塑着。
幻觉与历史,现象与故事,神秘与真实,鞭炮与军号声等等。生命转化的气息和呼吸的声音,以及这片山水的回音,无论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都不重要了。试图解释,总比不上没有解释好。回响是一种存在,人间沧桑,难到不都是岁月的回响吗!
作者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