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阿希姆·杜貝萊
顯赫家世
他來自紅衣主教,外交官和州長一家。
父親
讓·貝拉伊,岡諾特勳爵,(1480-1423年)是布雷斯特市的市長。
母親
雷內·查伯特(1490-1530年)繼承了位于安如州和英國之間的一座城堡(chateau-de-la-turmeliere),杜 貝萊正是出生在這所城堡內。
叔父
名垂青史的讓·杜貝萊紅衣主教也是有名的外交官。
生平
1545年,在普瓦捷學院學習法律。在普瓦捷,杜貝萊遇到了學者穆勒,詩人薩蒙·麥克林和雅克·佩萊蒂埃斯·杜曼斯,向他介紹了古代文字,並向他介紹了頌德的實踐。在這裡他寫了第一本拉丁和法國詩歌。
1549年,出版了《法國語言的辯護與插圖》。
他在書中斷言,法國人能夠生產出質量和表現力與古希臘和羅馬相同的現代文學。
他認為,法國作家不僅應將古典文本作為研究對象,而且應將當代意大利作為文學模型。杜貝萊(Du Bellay)還建議放棄克萊蒙·馬洛特(ClémentMarot)之前使用的中世紀詩歌形式並提倡模仿上古時代的流派,例如輓歌,十四行詩,史詩或抒情詩,以及喜劇和悲劇。因此,杜貝利和他的同事們定義的詩人的藝術在於致力於模仿古代人,同時尊重某些法國特別的規範化規則。 [2]
1549–50年,杜貝萊發表最早的法語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他寫了重要的理論著作,其著作包括拉丁語詩歌和諷刺詩文。
1549年11月,收集的詩集獻給了亨利二世國王的妹妹法國公主瑪格麗特,使他成為了宮廷詩人。
1550年,由於橄欖五十種奏鳴曲的成功,他出版了第二版,增加了65首十四行詩。
1553年,他與堂兄讓·貝拉(Jean du Bellay)(著名的樞機和外交官)一起去了羅馬。到了這個時候,若阿希姆·杜貝萊(Joachim du Bellay)已經開始撰寫有關宗教主題的文章,但是他在梵蒂岡宮廷生活的經歷似乎使他幻滅了。他把目光轉向冥想消失的古羅馬輝煌時代。在里昂(Lyon),他認識了龐德杜塔德(Pontus du Tyard)(1525-1605年,七宿星的同伴之一)和他敬佩的詩人莫里斯·斯克夫(MauriceScève)。
著作《憂鬱的諷刺》
1558年,返回法國後,發表他最好的作品《憂鬱的諷刺》(Les Regrets)一書,收藏了191首十四行詩。這些作品非常多樣化。包含拉丁文詩歌。法語的Jeux rustiques主要是納瓦格羅(Navagero)和塞昆德斯(Secundus)傳統的輕型作品集。[3]
他對自己的祖國懷有真誠的感情,全心致力為該國創作可以與任何其他國家媲美的文學作品。
他在法語中引入了新的文學形式,包括第一本頌歌和該語言的愛情十四行詩。
在國外,他影響了16世紀的英國抒情詩人。
1591年,埃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在《抱怨》中翻譯了他的一些作品。
年輕的詩人中風去世
杜貝萊(Bellay)一生都遭受了不良的健康和間歇性耳聾。
1560年1月1日,杜貝萊因中風去世,享年37歲。他被安葬在巴黎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合唱團的聖克雷潘和克雷皮安小教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