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
出 處
《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例 句
學習中只熱衷於獵奇,不想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這不是~是什麼呢?
近反義詞
典 故
戰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常有使節往來。
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后。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后。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后是以為很賢德的往後,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后問安,趙威后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麗的:那雕樑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台……他聽人說過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
因此,一路上盤算着,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后。 趙威后果然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趙威后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又問:「黎民百姓好嗎?」,「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再問:「齊王也很好嗎?」,「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麼,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後,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後面呢?」,趙威后笑着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麼道理?」,趙威后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裡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已經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后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歸。他覺得,趙威后的那有關「捨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麼禮品都貴重。 [1]
視頻
晉國成語故事——捨本逐末
參考資料
- ↑ 捨本逐末的故事、捨本逐末的典故:,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