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舌尖上的故鄉(初守亮)

舌尖上的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舌尖上的故鄉》中國當代作家初守亮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舌尖上的故鄉

在外漂泊多年,常在夢中縈繞的是古稀之年的母親,兒時的夥伴,煙雨如黛的湖光水色,以及多年垂涎的家鄉的蔥爆鯉魚和醋沏小魚那濃濃的魚香。

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在山東老家,黃河三角洲腹地,麻大湖岸畔的人,對於吃魚雖風格各異,卻頗有研究,尤其黃河鯉魚,「天上鵝,地上騾,河中鯉魚海中鮻」河中鯉魚,就是指黃河鯉魚,即我們湖中的鯉魚。黃河鯉魚的做法很多,有清蒸鯉魚,清燉鯉魚,蔥爆鯉魚等。醋沏小魚,多數是麥穗魚和鰭魚,這兩種魚只能在清純甘冽的黃河水中生存,不能有半點的污染。而且同樣的做法其質量是很季節性的,只有在秋後至驚蟄前做出的醋沏小魚香酥可口,酸咸適中,可算是上乘之佳品,否則則微苦。原因是秋後天氣漸漸轉涼,麥穗魚鰭魚已不再採食,腹內空空,所以,那時作出的醋沏小魚味香,讓人回味悠長,所以遠近聞名。

蔥爆鯉魚和醋沏小魚,在我們黃河沿岸和麻大湖區,快餐小店,巷陌散攤,都會順手就來,很多年來,在我們魯西南地區長盛不衰。凡是到麻大湖旅遊觀光的遊客,無不有幸品嘗我家鄉的蔥爆鯉魚和醋沏小魚。在北方很多城市,雖懸掛着「全魚館」的招牌,若進去品嘗,根本就不出那味,完全是北方土腥的綿羊湯的氣味,直接有辱家鄉鮮魚館的名聲,砸了「湖濱鮮魚館」的招牌。山東老家,世代生活在湖區的我們,對於「魚」,五花八門的做法,他們是很難學到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在鎮上讀高中,那時做生意的無非是販些鮮魚水菜,或是快餐小店,或沿街叫賣。在鎮東北角的「清水鮮魚館」,就算是很有規模的了。每當從此經過,總被清淡,鮮香的魚香味,熏得直流口水。清水的魚做的好吃,揚名在外,關鍵就是一個「鮮」字,講究湖中現取,湖水燉做,否則味道索然。他們魚館的生意紅火,能勾起你的食慾,就是靠這個「鮮」字,尤其是蔥爆鯉魚,那股清淡的魚香,讓人久久難忘。在家鄉的魚館或快餐店的菜單上,都會有蔥爆鯉魚這道菜,味道卻差很多,只有「清水鮮魚館」是正宗祖傳的。魚販送來的魚,必須是活蹦亂跳的湖中鯉魚,稍微老實點的和養殖的魚便宜也不要。他們對製作過程要求也很嚴格,把生意的質量放在第一位,一絲不苟。清蒸的時候,必須洗淨蒸爛,打花刀,均勻地浸進一定量的鹽分,然後,輕輕地放入魚池裡,魚身上的東西一點都不能少,包括魚尾魚翅等,再醮上帶有秘方的湯汁,放上佐料,就算完成。這樣做出的魚,肉質松而不膩,味道清淡,誘人。之所以很多顧客寧可等上一個多小時,也不到對面的「怡香鮮魚館」去吃,這也難怪。

「清水鮮魚館」生意如此的火爆,引起許多同行的妒忌、不滿,和一些「下三爛」的小人的妒恨,被舉報到縣工商局,檢舉「清水鮮魚館」是否真的用了罌栗殼燉了湯料,經工商局和衛生管理部門的突檢,沒有發現任何違禁物,從此,「清水鮮魚館」更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還增加了很高的知名度。

記得那時候,家鄉的生活還很貧窮,干一天才掙一塊多錢,日子過得很簡樸,且很有樂趣。可家居湖區的人們,靠勤勞靈巧的雙手,自製許多捕魚工具,如拖網、扒網、捅網、旋網、鐵絲罩、密封子等等。利用空閒時間下湖捕魚,增加收入,填補家庭生活。每逢佳節或農閒陰雨天,哥們兒或爺們兒就到魚館子裡聚一聚,消遣一番,一杯釅茶,一壺家鄉的米酒,再次品嘗淡香悠悠的蔥爆鯉魚。閒聊生活苦樂,消解心中鬱悶,直喝的臉紅得像包公,眼珠充血,到倦鳥歸林月上柳梢,才哼着呂戲晃晃悠悠地回家。記憶中,父親那時似乎就是這樣的人。年輕氣盛的我,總認為父親本該留在縣建築公司繼續干他的木工,他卻執意回村干起村長來,還早早地辭職,過起悠閒地農民生活。後來,他所在的縣一建回聘他干會計,也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自然的生活,生活的自然,人生難得一自然。

歲月如梭,我由一個頑劣的頑童,漸漸長大,結婚生子,忽然明白當年父親「留戀故土「的念想,而父親那種戀家情結,卻在我身上重演,和那種對故鄉美食美味的思念,對一個長久飄泊羈旅異鄉多年的我,卻一直改變不了我對故鄉美食的味道的信念。

今年暑假,我懷抱一種說不出的念想,回到了我闊別已久,思念深深的故鄉——黃河三角洲腹地博興縣的麻大湖畔,家鄉依然掩映在柳影婆娑蘆盪搖曳,煙波清流之中。家鄉巨變:電視數控化,購物超市網絡化,街道寬闊筆直平坦,家居小洋樓,可是唯一沒變的是家鄉的味道,那傳統的飲食習慣,以及和兄弟哥們兒的熱情。他們一見我來家,就拉着我找個地方好好搓一頓,我稍一考慮:「還是老地方吧!」哥幾個笑笑說:「這麼久了,還記得那地啊,」就拍着我的肩膀,走進「清水鮮魚館」。

如今的「清水鮮魚館」依舊是當年的樣子,只是餐廳大了,門頭大了,飯桌多了,粉刷乾淨潔白,裝修豪華,那清淡的魚香卻還是讓人直流口水,依然如昔,沒有絲毫改變。我們點了蔥爆鯉魚、醋沏小魚,溜黑魚片、炸大蟹等,每人守着一瓶家鄉特麯——董郎家酒。我們品嘗着各種魚的味道,品嘗着家鄉酒的醇香,談論着闊別多年的酸甜苦辣和生活中的家長里短,一切的滋味盡在酒中,不醉不歸,一醉方休。

那濃濃的家鄉酒,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思念與美好的回憶。

[1]

作者簡介

初守亮,男,山東博興縣錦秋街道孟橋,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