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胡也頻(1903年—1931年),福建福州人。幼年入私塾讀書,因家庭生活困難,曾兩度輟學。

胡也頻
出生 1903年年5月4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胡崇軒
職業 作家
知名於 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2月7日被殺害於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
知名作品 《聖徒》《活珠子》

15歲時到一家金銀首飾鋪當學徒。

1920年春到上海,進入浦東中學讀書。一年後,到大沽口海軍學校學機器製造。不久海軍學校停辦,胡也頻流浪到北京,以給公寓老闆做雜事維生。在同住公寓的大學生的影響下,胡也頻對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發生了興趣並閱讀了許多作品。

1924年參與編輯《京報》副刊《民眾文藝周刊》,開始在該刊發表小說和短文。

同年夏天,與丁玲結識並成為親密伴侶。

大革命時期,由於他遠離時代鬥爭的中心,思想較為孤獨和苦悶,此時期的文學創作籠罩着傷感和虛無的情緒。

1928年春到上海,與沈從文共同編輯《中央日報》副刊《紅與黑》,並在該刊發表詩和小說。

不久《紅與黑》副刊停辦,他又與丁玲、沈從文從事《紅黑》和《人間》兩個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但兩刊很快即夭折。[1]

1930年5月,由於鼓動學生進行革命而被省政府通緝。他返回上海,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當選為「左聯」執行委員,並任工農兵文學委員會主席。同年他還被推為「左聯」代表,參加了在上海秘密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並寫作了長篇小說《光明在我們前面》,熱情歌頌了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

193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選為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

1931年1月17日,在東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2月7日被殺害於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2]

目錄

人物簡歷

 
胡也頻與丁玲
 
胡也頻與丁玲
 
胡也頻與丁玲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四日,胡也頻出生於福州的一個戲劇世家,下有四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胡也頻幼名胡培基,五歲時入私塾讀書。

民國七年(1918年),十五歲的胡培基到福州「祥慎金鋪」當學徒。

民國九年(1920年)春,胡也頻到了上海,改名為胡崇軒,進浦東中學讀書。

民國十年(1921年),胡也頻到大沽口海軍學校學機器製造。不久海軍學校停辦,他流浪到北京,以給公寓老闆做雜事維生。

民國十三年(1924年),胡也頻參與編輯《京報》副刊《民眾文藝周刊》,開始在該刊發表小說和短文。夏天,胡也頻與同年來到北京的丁玲相識。當時丁玲正為心愛的弟弟夭折而痛苦萬分,「由於生活窘迫,丁玲不久離開北平,返回湖南老家。胡也頻聞訊後,向朋友借錢追到湖南,當他風塵僕僕出現在丁玲面前時,丁玲被深深感動了,愛情之門豁然開啟。因為胡也頻的單純、執着與熱情感動了丁玲,丁玲因此接受了他的愛。

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胡也頻與丁玲結婚。

民國十六年(1927年)冬,胡也頻結識馮雪峰

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胡也頻到上海與沈從文共同編輯《中央日報》副刊《紅與黑》,並在該刊發表詩和小說。不久《紅與黑》副刊停辦,他又與丁玲、沈從文從事《紅黑》和《人間》兩個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

民國二十年(1930年)十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代表左聯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

民國二十一年(1931年)1月17日,在東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時被國民黨逮捕,2月7日與"左聯"會員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同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3]

軼事典故

沈胡之交

民國時期,剛剛登上文壇的沈從文曾經和胡也頻有過一段真摯的友誼。當時,因為投稿,沈從文在北京結識了《京報·民眾文藝》的編輯胡也頻,兩個人由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沈從文在自己居住、寫作的「窄而霉齋」里,用白開水招待了與他志趣相投的胡也頻。後來,沈從文和胡也頻、丁玲一起搬到沙灘附近的漢園公寓,每到月底,房租和伙食費總是讓沈從文的生活頗為窘迫。這時,胡也頻通過熟人,把沈從文的文章轉給了周作人,發表在《語絲》上。不久,沈從文的最初的兩本書分別由上海的北新書局和新月書店出版。但是,沈從文與胡也頻、丁玲一起,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刊物。為此,他們於1927年4月和1928年2月分別離開了北京,到上海去尋求發展。

人物評價

鄭振鐸:凡是認識也頻的人,沒有一個曾會想到他的死會是那樣的一個英雄的死。

谷玥:工農兵文學的先鋒。

許浩然:胡也頻是中國現代詩壇一位頗有創作實績的詩人。

季羨林:胡也頻,這個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學史上宛如夏夜流星一閃即逝但又留下永恆光芒的人物。

個人作品

名稱 文體 時間 出版社
《聖徒》 短篇小說集 1927年 新月
《活珠子》 短篇小說集 1928年 光華
《鬼與人心》 戲劇集 1928年 開明
《往何處去》 短篇小說集 1928年 上海第一線書店
《詩稿》 短篇小說集 1928年 現代
《消磨》 短篇小說集 1928年 尚志書店
《也頻詩選》 詩集 1929年 紅黑
《牧場上》 短篇小說集 1929年 遠東
《三個不統一的人物》 短篇小說集 1929年 光華
《四星期》 短篇小說集 1929年 華通書局
《別人的幸福》 戲劇集 1929年 華通書局
《一幕悲劇的寫實》 中篇小說 1930年 中華
《到莫斯科去》 中篇小說 1930年 光華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 長篇小說 1930年 春秋

創作特色

綜述

胡也頻的創作思想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認為胡也頻前期創作再現了底層民眾生活,批判了國民的愚昧;中期創作表現了貧窮知識分子的生活和鄉土氣息的雙重變奏;後期作者轉變為堅定的社會主義支持者。

前期

胡也頻前期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說,散文和雜感。胡也頻早期的創作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底層人民生活潦倒的窮困生活再現,另一方面是對黑暗社會的反抗和對於美國民的批判。

中期

中期是胡也頻創作的豐收階段,這一時期創作了大量作品。而且創作主題和思想比前期有了明顯的變化,胡也頻中期的創作思想內容和主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主題思想是對愛情的歌頌,主要作品是大量詩歌。另一個主題是表達知識分子的物質和精神雙重苦悶與困惑,主要是一些短篇小說,第三個思想是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文學創作。

後期

胡也頻的創作轉型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成為堅定的社會主義支持者。

家庭成員

妻子:丁玲

兒子:蔣祖林

後世紀念

胡也頻故居

胡也頻故居位於福州烏山天皇嶺南側(原賣雞弄)。建於清嘉慶年間,為單進單層木構建築,四面圍牆,穿斗式木構架,四扇三間,七柱出遊廊,占地面積274平方米。後門小路可通烏山。

1991年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分七個展區,分別是:童年的記憶、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後的鬥爭、久遠的緬懷、光輝的一生和傳承的事業。

胡也頻故居的修復和展示陳列項目是福州市鼓樓區委、區政府紀念胡也頻烈士犧牲80周年,為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項目。

2009年4月,胡也頻故居修復工程全面啟動,同年9月竣工。

2011年完成故居展示陳列工作,以紀念和緬懷福建人民的偉大兒子胡也頻烈士。

2011年6月28日,胡也頻故居在福州烏山南麓揭牌,並正式對市民開放。胡也頻故居作為追思先烈,弘揚革命精神的公共場所向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學生開放,充分發揮了故居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視頻

1、龍華烈士-胡也頻

2、從文小姐蛻變為武將軍前,丁玲與胡也頻、沈從文曾有一段青創時光

3、丁玲致胡也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