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髎穴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肩髎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肩髎穴的位置: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中醫認為刺激肩髎穴有緩解治療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癱瘓、肩關節周圍炎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三焦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歸於地部。
「肩髎穴」。「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雨冷降歸於地部。本穴物質為臑會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後因散熱吸濕而化為寒濕的水濕雲氣,水濕雲氣冷降後歸於地部,冷降的雨滴如從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穴」。
概況
【取穴】上臂垂直,在鎖骨肩峰端後緣直下約2橫指處,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按壓有酸脹感[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和天部稀少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三焦經下行,水濕之氣吸熱後循三焦經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濁。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肩、臂疾患等:如肩胛肌痙攣或麻痹,肩重不舉,肩周炎,中風偏癱,臂痛,肩臂痛,上肢麻痹,上肢癱瘓,肩重不能舉,蕁麻疹,腦血管後遺症,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配伍應用】
肩髎穴配條口穴,透承山穴,肩髎穴透極泉穴治肩周炎。
肩髎穴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治上肢癱瘓。
肩髎穴配肩髃穴、肩貞穴、臑俞穴、曲池穴,治肩臂痛不能舉。
肩髎穴配肩井穴、天宗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肩重不能舉。
肩髎穴配風池穴、曲池穴,有疏風泄熱、調和營衛的作用,主治風疹。
肩髎穴配外關穴,章門穴,有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間神經痛。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5-1寸。
【灸法】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肩髎穴3~5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可緩解臂痛不能舉、脅肋疼痛等症狀
視頻
肩髎穴-緩解臂叢神經痛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