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股四頭肌

股四頭肌是人體的大腿肌肉,位於大腿肌肉前面,要使大腿強壯首要是發展股四頭肌,因為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股四頭肌
  • 外文名: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
  • 位置:大腿前側
  • 作用:維持膝關節穩定,行走奔跑

大體解剖法

用經甲醛固定成屍20具,共40側。暴露股四頭肌,觀察各個肌塊的神經入肌點,並以髂前上棘為骨性標誌,用遊標卡尺測量股四頭肌神經入肌點平面距髂前上棘的直線距離。將髂前上棘至髕骨上緣中點平面等距離分為5個區,以評價股四頭肌神經入肌點的區域。

完整取下兩側股四頭肌各肌塊(共160塊)。去除肌表面脂肪和筋膜,觀察肌的形態、肌束的起止點和走行,測量以下肌構築學指數:肌質量(muscleweight,MW),肌長(musclelength,ML),肌纖維長(fiberlength,FL),羽狀角(θ),生理橫切面積(crosssectionalarea,CSA),即:CSA=[肌質量(g)×cosθ]/[[[纖維]]長(cm)×肌密度(g/cm3)]。θ為羽狀角,肌密度為假定值,即1.056g/cm3。本研究用標準化肌節長2.2μm來校正肌纖維長,以消除屍體固定時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位置對肌纖維長度的影響,以便肌塊間的比較。

神經入肌點的測定及其臨床意義

教科書指出了解肌的神經入肌點及入肌形式有助於臨床手術分離肌束時,對神經分支保護。再者,骨骼肌移植前,須將移植肌的供應神經壓扎或切除,使去神經的肌肉新陳代謝降低,易於移植肌存活,可見確定神經入肌點具有可行性,又有臨床意義。研究肌內神經分支和確定肌的神經入肌點,可為臨床外科肌移植以亞部取材提供較詳盡的解剖學資料。

股四頭肌各肌塊已被製成各類血管神經蒂的肌皮瓣廣泛用於臨床。人股四頭肌的神經入肌點定位已有報道,本文以體表易捫及的髂前上棘為骨性標誌,分別量取髂前上棘至股四頭肌4個肌塊神經入肌點距離。經觀察,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的神經入肌點均在各自肌的上部入肌,且每個一級神經分支入肌時均有動脈伴行,其神經和血管的入肌處可認為是各自肌的「肌門」。股四頭肌4個肌塊的神經入肌點均集中於股前上部第2區內。股四頭肌的神經均來自股神經的分支,行程和入肌部位均十分恆定。臨床上應用游離移植切斷或壓榨神經時,可考慮在大腿前面上部第2區內進行。

肌構築特點及其意義

肌構築是對每一條骨骼肌在力量、速度、動幅等方面做出的定量化測定。生理橫切面積(CSA)和肌纖維長(FL)是其中兩個最重要的構築學指數,CSA決定肌力產生的大小,而FL決定肌收縮速度的大小。羽肌的優勢是在同樣體積內可以容納更多的肌纖維,使生理橫切面積明顯增大,從而顯著增強肌收縮力,並且依靠羽狀角的變化,增加整肌的動幅。本研究表明股四頭肌的四塊肌均為羽肌,股直肌的羽狀角為(17.1±2.3)°;股內側肌為(18.6±2.3)°;股外側肌為(15.5±2.8)°和股中間肌為(10.5±1.6)°。

這種肌纖維配布形式都能使股四頭肌在力量和動幅上比帶狀肌的肌纖維配布形式有所增加,因此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提示:股四頭肌的四塊肌在大腿前群肌中的角色均主要是產生肌力的,對於伸膝關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發生肌萎縮,則必將嚴重影響伸膝關節。臨床上在行肌移植前,首先要考慮的是所選供肌的肌力、速度和動幅情況是否能與原位肌很好的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肌移植術後機體相應功能的恢復,因此臨床醫生有必要弄清原位肌和供肌的構築學特徵。

LimAY等根據肱三頭肌、指深屈肌和指伸肌的肌構築學特徵,採用肱三頭肌長頭移植術來修復指深屈肌和指伸肌,術後手的功能恢復良好。國內褚先秋等也按照肌構築學特徵,採用半腱肌聯合股二頭肌長頭進行肌移植,重建股中間肌的伸膝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即修復了伸膝功能又保留了股二頭肌短頭屈膝的功能。因此詳細研究股四頭肌各肌塊及其他相關肌的肌構築特徵可以為今後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整肌或部分肌移植提供更加充分的解剖學依據。[1]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