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美洲鬣蜥
原圖鏈接  

美洲鬣蜥 [1] 是爬行動物中的大科,又稱鬣鱗蜥科。約有54屬550~880種,主要分布於新大陸從加拿大西南部到美洲最南端,也有少數分布於舊大陸馬達加斯加島西太平洋斐濟湯加等島嶼。美洲鬣蜥科的成員較多,可分成多達8個亞科,而這最近8個亞科也常被升級為8個不同的科。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美洲鬣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蟲綱 Sauropsida 目:有鱗目 Squamata 科:美洲鬣蜥科 亞科:8個屬54屬 亞屬:10屬 種:550~880種 亞種:36~38種 分布區域:新大陸從加拿大西南部到美洲最南端

簡介

美洲鬣蜥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下的一科,是爬行動物中的一大科,主要分布於美洲,也有少數分布於舊大陸的馬達加斯加島和西太平洋的斐濟、湯加等島嶼。美洲鬣蜥科的成員較多,可分成多達8個亞科,而這最近8個亞科也常被升級為8個不同的科。

形態特徵

美洲鬣蜥,又名綠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達1.2-1.7米,成年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習性為日行性。主要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間、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有水的附近。美洲鬣蜥體長30-42厘米,尾長80-120厘米,重量1.2-4公斤,雄性較大。平均全長1.2-1.7米,最大記錄是2米。雄性綠鬣蜥後腿內側有股孔,頸部的肉垂遠大於雌性,耳孔下方還有着一個特大的圓形鱗片也是遠大於雌性。外皮十分堅韌,不易受傷。

分布地區

美洲鬣蜥亞科有10屬36~38種,分布於美國南部島巴拉圭之間的美洲大陸,加勒比海諸島和加拉帕哥斯群島,並有一個屬分布於斐濟、湯加等西太平洋島嶼,其中包括一些美洲體型最大和最著名的蜥蜴。綠鬣蜥Iguana iguana身長可達2米,是西半球最長的蜥蜴,常被當作寵物飼養。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分布於加拉帕哥斯群島,是現存唯一半海生性的蜥蜴,善於游泳,在海中進食。分布於斐濟和湯加的低冠蜥Brachylophus屬成員分布區與其美洲的同類相隔不下9000公里,它們如何到達這裡很難解釋。

生活習性

美洲鬣蜥棲息於熱帶雨林有水的附近。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水分來源主要是食物,有時也喝在枝葉上的水滴。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後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後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後,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於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儘量躲藏。平時行動緩慢,也可以快速爬行,在遇敵是會侵入水中,比較擅長游泳。綠鬣蜥會攜帶沙門氏菌,沙門氏菌能通過不良的衛生習慣傳播給人類,並將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特別是老人、兒童及免疫系統低下的人群。

生長繁殖

美洲鬣蜥交配季節在1-2月份,每窩產卵17-76枚,孵化期3個月,由於其他爬行動物、類和哺乳動物的捕食,只有約2.6%的幼鬣蜥活過1歲。美洲鬣蜥性成熟2-3歲。野生美洲鬣蜥壽命10-15歲。

保護和培養

野生種群數量日益下降,產區各國己注意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美洲鬣蜥的全部物種列入附錄2,禁止濫捕亂獵,也不能隨意出口貿易。有時物種被連續過度捕獲會使它們達到滅絕點,這是供應和需求的原理引起的:當一個物種變得稀有時,其價格持續上升。一個解決辦法是培養和馴化,使價格下降,並降低對野生產品的需求。一種更新穎的保護方案被推薦作為一種策略:巴拿馬和哥斯達黎加的爬蟲學家興辦了「鬣蜥養殖場」,作為在整個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很快面臨危險的美洲氯蜥和普通蜥蝸種群增長的一種嘗試。巴拿馬保護初孵仔的方案導致了1984年的新發現,即鬣蜥能在籠養中迅速繁殖。雖然野外採回的成蜥與籠中拒絕交配,但剛孵化就捕捉的與從野外窩中採回卵孵化的蜥蜴,在該計劃的頭3年內積極繁殖。籠養蜥蜴種群迅速增加:1984年時孵化700頭,1988年時膨脹到8000頭以上(Cohn1989)。因此設計科學家們推論,如果能說服當地農民以飼養蜥蜴代替飼養家畜,那麼蜥蜴、農民和熱帶雨林都將受益。

視訊

美洲鬣蜥



參考文獻

  1. 美洲鬣蜥.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