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殼
罌粟殼,又名「御米殼」,俗稱「米殼」。為植物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乾燥成熟果殼。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後的成熟果實摘下,破開,除去種子及枝梗,乾燥。
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狀,直徑1.5~125px,長3~175px。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頂端有 6~14條放射狀排列呈圓盤狀的殘留柱頭;基部有短柄。體輕,質脆。內表面淡黃色,微有光澤。有縱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黃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點。氣微清香,味微苦。
目錄
藥用部位
成熟蒴果的外殼。
性味歸經
平;酸、澀;歸肺、大腸、腎經;毒。
功能主治
斂肺、澀腸、止痛。用於久咳、久瀉,脫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10g。
- 或入丸、散。
禁忌
咳嗽、瀉痢初起,或久痢積滯未消者慎服。本品易成癮,不宜常服;兒童禁用。
應用
- 久瀉,久痢。本品味酸澀,性平和,能固腸道,澀滑脫,《本草綱目》曰其「為澀腸止瀉之聖藥」, 適用於久瀉、久痢而無邪滯者。 治脾虛久瀉不止者,常與訶子、陳皮、砂仁等同用,如罌粟散(《普濟方》);治脾虛中寒久痢不止者,常與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養臟湯(《和劑局方》)。若配蒼朮、人參、烏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腎兩虛,久瀉不止,如固腸丸《證治準繩》。
- 肺虛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經,具有較強的斂肺氣止咳逆作用,適用於肺虛久咳不止之證。可單用蜜炙研末沖服,或配伍伍烏梅肉,如小百勞散(《宣明論》)。
- 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諸痛較劇者。單用有效或配入複方使用。
藥方選錄
古籍摘要
- 《本草綱目》:「罌子粟殼,酸主收澀,故初病不可用之。 泄瀉下痢既久,則氣敗不固而腸滑肛,咳嗽諸病既久,則氣散不收而肺脹痛劇,故俱宜此澀之、固之、收之、斂之」。
- 《本草經疏》:「若肺家火熱盛,與夫風寒外邪未散者,誤用則咳愈增而難治。……如腸胃積滯尚多,濕熱方熾,命門火盛, 濕熱下流為遺精者,誤用之則邪氣無從而泄,或腹痛不可當,或攻入手足骨節,腫痛不能動,或遍身發腫,或嘔吐不下食,或頭面俱腫,或精竅閉塞,水道不通,變證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 《本草求真》:「功專斂肺澀腸固腎,凡久瀉、久痢脫肛、久嗽氣乏,並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
禁用規定
國家於2009年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就有罌粟殼,並標註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類別:火鍋、火鍋底料及小吃類,另外還有可能用於滷味製品,甚至是飲料中等。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容易成癮。並且,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並可能造成慢性中毒。[1]
國家法律對罌粟殼的使用有明確規定,禁止非法供應、運輸、使用。但是仍然有些食品加工者置國家法律、法規及人民身體健康於不顧,在食品中摻入罌粟殼吸引回頭客。2009年3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針對個別餐飲消費經營者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的違法行為,將嚴格依法查處。2011年,國家再次在《加強食品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監管管理的緊急通知》中申明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要求,嚴厲打擊此類行為。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條【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罌粟等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危害
和鴉片、海洛因相比,罌粟殼內的「有毒物質」雖然含量不大、純度也不高,但其成分同樣包括嗎啡、可待因、那可汀、罌粟鹼等 30 多種生物鹼。對「癮君子」而言,食用罌粟殼起不到什麼作用,但對絕大多數從未接觸過毒品,尤其是對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說,「功力」卻不可小覷。這些人吃過後,會或多或少地產生輕快感,表現在生理上,有的人可能臉部微微發紅,有的人可能心跳加快,有的人可能容易打瞌睡,而有的人可能不易入睡。即使是對毒品不敏感的人,如果長期食用添加了罌粟殼的食品,也必定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人們長期食用這種食品,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最終上癮,具有潛在的吸食毒品的傾向,給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