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線粒體遺傳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目錄

名詞解釋

線粒體內含有它自身的DNA,與同細胞內核的DNA在鹼基成分上不同,即鳥嘌呤和胞嘧啶鹼基對的含量有別,而且沒有同組蛋白結合,表現為裸露的環狀DNA。此外,線粒體內有核糖體,能合成蛋白質,並且有自身複製的能力。

中文名線 粒體遺傳

區 別 鳥嘌呤和胞嘧啶鹼基對的含量不同

分 布 大多數真核細胞

特 點 遺傳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因此,一般認為線粒體在遺傳上有一定的自主性。近來發現,線粒體的活性和作物雜種優勢之間存在某些相關性。例如,能產生雜種優勢的兩個親本類型的線粒體,在體外混合時,常表現出超親的活性,這種現象叫線粒體互補作用。此種方法正在試用於雜種優勢的預測。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