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紐扣,在古羅馬,最初的紐扣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13世紀,紐扣的作用才與今天相同。那時,人們已懂得在衣服上開扣眼,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紐扣的實用價值。16世紀,紐扣得到了普及。隨着快時尚的興起,紐扣從以前的功能型已經變成現在的創意型。

目錄

淵源

考古專家新近在臨洮縣發現迄今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鈕扣[1],經考證,這枚鈕扣屬於齊家文化類型,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該鈕扣直徑2.5厘米,中間厚1厘米,四周邊緣比較薄,上面有兩個類似扣眼的小孔。整個鈕扣為泥質橙黃陶,顏色呈土黃色,陶器表面比較粗糙。

這枚在臨洮出土的陶製鈕扣,全國僅此一枚,這發現,印證了4000多年前先民已開始縫製衣服遮羞避寒。對於研究先民的生活極具價值。

製作式樣

隨着時代的發展,紐扣從材質到形狀以及製作工藝都越來越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資料顯示:

清代衣服上的鈕扣,多為銅製的小圓扣,大的有如榛子,小的有如豆粒,民間多用素麵,即表面光滑無紋,宮廷中或貴族則多用大顆銅扣或銅鎏金扣、金扣、銀扣[2]。鈕扣上常常是鐫刻鏤雕各種紋飾,如盤龍紋、飛鳳紋以及一般花紋。鈕扣的釘法也不一樣,有單排、雙排或三排紐。

乾隆以後,鈕扣的製作工藝日趨精巧,衣用鈕扣也愈加講究,以各種材質製作的各式鈕扣紛紛應市,光怪陸離,鬥勝爭奇,應有盡有。比如有鍍扣、鍍扣、螺紋扣、燒藍扣、料扣等等。另外貴重的還有白玉佛手扣、包金珍珠扣、三鑲翡翠扣、嵌金瑪瑙扣以及珊瑚扣、蜜蠟扣、琥珀扣等等甚至還有鑽石紐扣。鈕扣的紋飾也豐富多樣,諸如折枝花卉、飛禽走獸、福祿壽禧,甚至十二生肖等等,可以說無所不有、五花八門

區分材料

紐扣材料大致分為塑膠類(樹脂,塑料),金屬鈕扣類(銅,,合金),天然類(貝殼,木頭,椰殼,竹子。各種材料要做成鈕扣,工藝都是不一樣的。有些鈕扣外觀看起來一樣,連行業人用眼睛看也不一定能夠分得清楚,所以破壞,刮開外衣才能分得清。

紐扣區分塑料鈕扣和樹脂紐扣,塑料紐扣與樹脂紐扣,塑料(含各種塑料)鈕扣一般是壓鑄而成的,所以鈕扣邊上都會有一條線,這個合模線,有些工廠可能在後續加工中去掉了這條線,但他的份量會比樹脂輕些(當然有些特殊塑料會重)。樹脂紐扣是機械雕刻而成,然後拋光,所以表面沒有全模線,很光潔。但是他易碎,表面容易劃傷,放在開水裡會變軟。

如何區分銅鈕扣和鐵紐扣?:銅與鐵材料鈕扣,這個用磁鐵一試就知道了,還有用硬物刮去表面電鍍層,扣面里的黃銅色(金色)。鐵扣是黑色,這就是原材料顏色。

如何判斷確定是合金鈕扣?:合金扣比較重,是壓鑄而成的,所有模線,一般都會做打磨與拋光處理,可能看不到,但是他份量很重的,是實心的。

視頻

紐扣 相關視頻

時尚針織-有趣漂亮的毛線紐扣
衣褲上的紐扣,原來是這樣生產出來的!這效率太牛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