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
红参 |
中文学名:红参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 纲:蔷薇亚纲Rosidae 目 :伞形目 Apiales 科 :五加科 属 :人参属 种 :红参 分布区域:我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 英 文 名 : RADIX GINSENG RUBRA |
红参(中药)
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是经过人工加工炮制而成,炮制工序为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红参性味为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俱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主治与功能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目录
来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主要粗壮,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淡黄色,下端常分叉,顶端有根茎。茎单一,直立。掌状复叶轮生茎端,通常一年生者(指播种第二年)生1复叶,由3小叶组成,二年生者亦生一复叶,由5小叶组成,三年生者生2复叶,四年生者生3复叶,五年以上者生4~6复叶,叶柄长6~13厘米,中央一片小叶最大,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有稀刚毛。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由茎顶叶柄中央抽出,有小花4~40余朵。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熟时鲜红色,内含种子2粒。花期6~7月,果期7~9月。
性状
性状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丁})。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生长环境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用时除去芦头,蒸软后或稍浸后烤软,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或捣碎。
分布范围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类别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播种在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多于秋季采挖;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2]。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微苦。归脾经、肺经、心经、肾经。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3]。
红参还俱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功效。这些作用红参与白参没有严格的区别,但在补虚方面一般认为红参强于白参。久服红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红参适合于老人、久病体虚者,红参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之特点,是阴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医药上治疗虚脱或强补多用红参。
有抗维生素B1、 B2缺乏症的作用。能加速家兔实验性角膜溃疡的愈合作用。能减弱某些毒物(苯、四乙铅、三甲酚磷酸等)对机体的作用。对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觉改善症状外,还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动物的性腺功能,小白鼠吃小量红参,能产生举尾现象。在适当剂量,对家兔也能增加体重,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贫血的作用。长期服用小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即能亢进;剂量过大,则呈相反作用[4]。
药理研究
红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大量时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能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红参的根、茎、叶均能延长小白鼠游泳的持续时间)。
化学成分
服用宜忌
宜服: 红参为偏热性,具有振阳之力,特别适用于气弱阳虚的人士服用,如常感头晕眼花、气喘无力、年老力衰、病后体弱者,或妇女失血过多,手术后,特别适于服用。秋、冬季节适宜服用。
忌服: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阴虚(手心热,出冷汗)火旺、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前,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红参也不适宜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会导致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