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摩盖吐龙科
纳摩盖吐龙科(学名:Nemegtosauridae)是一群蜥脚下目恐龙,属于泰坦巨龙类,起初包含两个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蒙古的属,分别为纳摩盖吐龙、非凡龙。[1]
科学家们争论者这两个属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否构成一个有效的科。最近有其他属被分类于这个演化支,而亲缘分支分类法有助于了解纳摩盖吐龙科的演化关系。
目录
分类历史
在1990年,McIntosh将纳摩盖吐龙与非凡龙分类于叉龙科的叉龙亚科,因为它们的头颅骨类似叉龙,但在某些特征上有差别。当纳摩盖吐龙的头颅骨被发现时,被认为与缺乏头部化石的后凹尾龙有关联,McIntosh反对这个可能性,因为纳摩盖吐龙类似梁龙,而后凹尾龙类似圆顶龙。
保罗·阿普彻奇在1995年将这两个属分类于独立的纳摩盖吐龙科,但没有提出亲缘分支分类法定义。然而,在保罗·巴雷特与阿普彻奇稍早的研究中已提到纳摩盖吐龙科。
Wilson在2002年利用亲缘分支分类法,将纳摩盖吐龙科从梁龙超科移到泰坦巨龙类。
在2004年,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圭(Sebastian Apesteguia)在叙述发现于巴塔哥尼亚地区的萨尔加多博妮塔龙时,首次将纳摩盖吐龙科定义为一个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龙类中,亲近于纳摩盖吐龙,而离萨尔塔龙较远的所有物种。他提出纳摩盖吐龙、非凡龙、掠食龙、以及博妮塔龙等属之间有亲缘关系,并参考Wilson在2002的种系发生学研究。
阿普彻奇等人在2004年,将纳摩盖吐龙科重新分类于梁龙超科,并将纳摩盖吐龙科定义为一个基群演化支,包含:梁龙超科之中,亲缘关系接近纳摩盖吐龙,而离梁龙较远的所有物种。而该科仅包含纳摩盖吐龙、非凡龙。
在2005年,Curry Rogers发表了一个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泰坦巨龙类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将纳摩盖吐龙与非凡龙重新分类于泰坦巨龙类,但他认为纳摩盖吐龙科与该演化支都是无效的。非凡龙被分类于萨尔塔龙亚科,而纳摩盖吐龙与掠食龙被分类于一个新的未命名演化支;该演化支如果被命名,可能称为纳摩盖吐龙亚科或纳摩盖吐龙族。而后凹尾龙属于后凹尾龙亚科。这些演化支都属于萨尔塔龙科(=泰坦巨龙科)。
Wilson并没有注意到阿派斯特圭的研究,而在2005年将纳摩盖吐龙科定义为一个基群演化支,包含:泰坦巨龙类之中,所有亲缘关系接近纳摩盖吐龙,而萨尔塔龙较远的所有物种。他同时提出后凹尾龙可能是纳摩盖吐龙的次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