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磡邨
图片来自xuite

红磡邨(英语:Hung Hom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由房屋署总建筑师(3)设计、以及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何乐素芬设计屋邨第二期[1],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承建,此邨位于九龙大环山,第一期位于戴亚街9号;第二期位于大环街28号,即家维邨的东面,第一期两座楼宇于1999年入伙,第二期的两座楼宇红日楼、红昕楼已于2011年2月落成入伙,而红曜楼则于2011年11月落成入伙<。目前由嘉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物业管理。

目录

简介

红磡邨在1973年前称为大环山徙置区,之后改称大环山邨,于1956年至1958年落成,是九龙城区,也是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唯一一个徙置区。共拥有4幢改建第一型“工字型(又可说为“H字型”)”七层徙厦,其中第1座的设计颇为特别,两翼的长度不一,是所有第一型徙厦中独一无二的,于1995年至2000年间相继拆卸重建。

说明

重建后的红磡邨,第1期于1997年6月动工兴建上盖(亦是在主权移交前,最后一批以英属香港政府名义批出的建屋合约之一),1999年落成入伙,为红磡邨1-2座居民透过自选单位计划(Self Selection Scheme)提供原邨安置,让合资格居民拣选属意的单位,而剩馀的单位则让山谷道邨及何文田邨重建户透过该邨之自选单位计划拣选,第1期建有红晖楼与红昇楼两座楼宇。红晖楼为楼高31层的和谐三型设计,而红昇楼则为小型单位大厦设计,而大厦核心部则仍为和谐3型设计,并在其中一翼配上和谐式单位。

红磡邨第2期原本已作非标准型居屋设计,亦已完成打桩,后来因房屋政策改变停售居屋,最终要重新设计改为3座出租公屋,期间令地皮丢空多年,所以令第1及第2期相差达11年之久,最终第2期的楼宇全部在原有的桩柱上继续兴建,第2期计划包括了一座40层及两座41层的非标准公屋大厦,分别命名为红日楼、红昕楼、红曜楼,于2011年分2阶段落成入伙 。

香港房屋委员会于2010年12月6日发表新闻稿,宣布6个新屋邨租金,将以所属地区现行最高租金水平釐定,红磡邨第二期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58.6元。

地理位置

红磡邨所在地是位于家维邨和黄埔新邨的中间,重建后的红磡邨除了能继承重建前的优势外,也因屋邨所在地是前大环山的山峰,地势上仍然比红磡大部份地方高,现时第一期最高的红晖楼及第二期楼宇顶层部份住户更可以隔海逸豪园顶层远望九龙湾及维多利亚港的海景。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期的“红磡邨”实为现今的家维邨,后来该屋邨因重建才改名为家维邨

屋邨资料

现时楼宇

楼宇名称(座号) 门牌号码 楼宇类型 期数 落成年份 层数 备注
红晖楼(不详) 戴亚街9号 和谐三型第一款(第三代) 1 1999年 31(住宅层数29)
红昇楼(不详) 小型单位大厦三型(大厦核心为和谐三型设计)[2] 19
红日楼(第1座) 大环街28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L型) 2 2011年 40
红昕楼(第2座) 非标准设计大厦(十字型) 41
红曜楼(第3座)

参考文献

  1. 东方日报. 11房署建筑师作供毕 同卸责. 2015-11-27 [2021-04-10]. 
  2. 香港房屋委员会. 小型单位大厦 (PDF).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