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魚須
粘魚須 (《救荒本草》)【異名】龍鬚菜(《救荒本草》),鯰魚須草(王安卿《採藥志》),金崗薛(《簡易草藥》),鰱魚須(《湖北志》),倒鈎刺(《中藥志》),粘魚須菝葜(《山西中藥志》)[1]。【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華東菝葜的根莖及根。
目錄
形態特徵
華東菝葜多年生攀援狀藤本,長達2米餘。根莖租短,根細長,略微彎曲,外皮灰褐色,堅韌,其上疏生少數細刺。莖略呈方形,綠色,具條紋,刺平展,先端略彎,莖基部較多,上部較稀少。葉互生;葉柄基部稍擴大,抱莖;托葉及葉柄基部合生,上端分離成卷鬚;葉片薄革質,橢圓形至三角卵圓形,長3~8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呈心形或圓形,全緣,略呈波狀,主脈5~7,網脈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總花梗長約1.5厘米,小花梗長5~10毫米;花黃綠色,廣鐘形,花被6,橢圓形,平展;雄花具雄蕊6;雌花子房圓形。漿果圓球形,成熟後黑色。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雜木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一般在春、秋二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
【藥材】乾燥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彎曲。
外表黑褐色,周圍叢生多數細長的根,長約50~80厘米,直徑約1~2毫米,拘攣不直,散布少數更細的鬚根及細刺,刺尖微曲,觸之刺手。
根外表灰褐色或灰棕色。
質堅韌有彈性,不易折斷。
橫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中間有淺棕色環紋,環紋外固有小孔(導管)。
氣無,味淡。
以根長、質堅韌、細鬚根少者為佳。
化學成分
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及大量澱粉。
莖含替告皂甙元、新替告皂甙元和拉肖皂甙元。
炮製
揀淨雜質,用水浸泡至稍軟,除去根頭,切段,曬乾。
性味
①《救荒本草》:味甘。
②《簡易草藥》:溫,平,無毒。
功用主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