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1]1982年3月29日,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的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行。《烈火戰車》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主持人:約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

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

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目錄

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火的戰車/烈火戰車》 《大西洋城》、《金色池塘》、《奪寶奇兵:法櫃奇兵》、《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男主角 亨利·方達《金色池塘》 沃倫·比蒂《烽火赤焰萬里情》、伯特·蘭卡斯特《大西洋城》、達德利·穆爾《亞瑟/闊少爺》、保羅·紐曼《沒有惡意/疑犯》
最佳女主角 凱瑟琳·赫本《金色池塘》 黛安娜·基頓《烽火赤焰萬里情》、瑪莎·梅森《酸甜苦辣母女會》、蘇珊·薩蘭登《大西洋城》、梅麗爾·斯特里普《法國中尉的女人》
最佳男配角 約翰·吉爾古德《亞瑟/闊少爺》 詹姆斯·科科《酸甜苦辣母女會》、伊恩·霍姆《火的戰車/烈火戰車》、傑克·尼科爾森《烽火赤焰萬里情》、小霍華德·羅林斯《爵士年代》
最佳女配角 莫林·斯特普爾頓《烽火赤焰萬里情》 梅林達·狄龍《沒有惡意/疑犯》、簡·芳達《金色池塘》、瓊·哈克特《酸甜苦辣母女會》、伊麗莎白·麥戈文《爵士年代》
最佳導演 沃倫·比蒂《烽火赤焰萬里情》 路易·馬勒《大西洋城》、休·赫德森《火的戰車/烈火戰車》、馬克·賴德《金色池塘》、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最佳原創劇本 《火的戰車/烈火戰車》 《沒有惡意/疑犯》、《亞瑟/闊少爺》、《大西洋城》、《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改編劇本 《金色池塘》 《法國中尉的女人》、《天降財神》、《城市王子》、《爵士年代》
最佳攝影 《烽火赤焰萬里情》 《黑暗時代/群英會》、《金色池塘》、《爵士年代》、《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法國中尉的女人》、《天國之門》、《爵士年代》、《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服裝設計 《火的戰車/烈火戰車》 《法國中尉的女人》、《天降財神》、《爵士年代》、《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音效 《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金色池塘》、《九霄雲外/天外天》、《天降財神》、《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電影剪輯 《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火的戰車/烈火戰車、《法國中尉的女人、《金色池塘、《烽火赤焰萬里情》
最佳視覺特效 《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屠龍記》
最佳化裝 《美國狼人在倫敦》 《心靈之聲》
最佳原創歌曲 「Arthur's Theme (Best That You Can Do)」《亞瑟/闊少爺》 「Endless Love」《無盡的愛、「The First Time It Happens」《布偶的玩意、「For Your Eyes Only」《007:最高機密/只為你的雙眼、「One More Hour」《爵士年代》
最佳原創配樂 《火的戰車/烈火戰車》 《屠龍記、《金色池塘、《爵士年代、《奪寶奇兵:法櫃奇兵》
最佳動畫短片 《搖椅》 《創作》、《灰姑娘之企鵝版》
最佳真人短片 《紫色》 《夫婦和強盜》、《初冬》
最佳紀錄短片 《密切配合》 《過渡時期的美國、《生存之旅、《看我在說什麼、《督促建設》
最佳紀錄長片 《種族滅絕》 《古巴的奧德賽、《布魯克林大橋、《海倫博士的肖像畫、《薩爾瓦多:另一個越南》
最佳外語片 《梅菲斯特》匈牙利 《船已滿員》瑞、《鐵人》波、《泥之河》日、《三兄弟》意大利

最佳影片

《烈火戰車》[2]是由休·赫德森執導,本·克勞斯、伊安·查里森、伊安·霍姆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81年5月15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根據20世紀20年代兩個青年短跑選手的真實故事編寫而成,他們兩人並非來自主流階層,但是最終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並贏得金牌。

劇情簡介

1919年,英國在剛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勝利,人們慢慢走出戰爭的陰影,懷着對生活美好的希望積極的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劍橋大學猶太青年亞伯拉罕(本·克勞斯飾)和蘇格蘭的虔誠教徒利德爾(伊安·查里森飾)都夢想着奪取奧運會百米金牌,一個為了對抗種族偏見,為同胞爭光;一個為了勝利,為上帝爭光。最終在第8屆巴黎奧運會上,他們戰勝各自的生理和心理障礙之後,光榮的實現了最初的夢想 [2] 。

角色介紹

哈羅德·亞伯拉罕 演員 本·克勞斯 英籍猶太人,家境富裕擅長跑步,但在當時的英國,猶太人備受歧視。哈羅德二十歲時考入劍橋大學,在朋友的幫助下打破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短跑」700年未破的紀錄。並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奪得了100米冠軍。

埃里克-里德爾 演員 伊安·查里森 埃里克全家都是虔誠的基督信徒,以出色的天賦獲得了「蘇格蘭飛人」的美譽。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里德爾參加的項目被排到了星期日,而這天是基督教徒禮拜的時間,同來參賽的林賽爵士讓出自己項目的名額。最終里德爾奪得400米冠軍。

薩姆 演員 伊安·霍姆 意大利教練,在奧運會選拔賽中,亞伯拉罕雖然贏得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但還是輸給了里德爾。儘管有人對亞伯拉罕的血統有非議,薩姆還是決定幫助亞伯拉罕。

幕後花絮

該片需要大量的愛德華七世時期的服裝。隨着拍攝時間流逝和預算超支,服裝變得越來越緊俏,需要提前預定才能搞到這種服裝。 法國演員Michael Lonsdale演出了這部影片,但是在最終完成的片子中,沒有留下一個有他的鏡頭。 該片獲得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陳列在英國約克郡的國家攝影、電影與電視博物館裡。 在奧運會的群眾場面中,為了不讓群眾演員顯得突出,因此讓他們穿黑色的衣服。那些設法穿着愛德華七世時代服裝的群眾演員會得到20英鎊酬勞,只穿普通衣服來的群眾演員的酬勞則是10英鎊。扮演跑步運動員的那些群眾演員,其酬勞則是普通群眾演員的3倍。為了顯得更加真實可信,他們需要在烈日下曬黑。 電影的部分場景有幾天是在英國愛丁堡的Goldenacre地區拍攝的,為了還原歷史真實,每天早晨開拍前,電視天線必須得拿下來,到晚上拍攝結束後再安上去。如此多日之後,劇組和當地居民發生了一些磨擦。 [5]

穿幫鏡頭

奧運會400米比賽時,埃里克手裡弄皺的紙片(聖經里的紙片)在鏡頭切換中不見了。 當陸軍上校約翰凱迪會見薩姆時,本來握在上校右手的手杖在鏡頭切換時突然就跑到左手了,這樣上校就能空出右手來跟薩姆握手了。 影片中有一個長鏡頭,表現的是運送運動員去往法國的船,觀眾能清晰地看到船上的雷達天線。 當埃里克和詹妮在愛丁堡的山坡上談話時,背景里有個人穿着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運動服在散步。 在電影開頭的十分鐘左右,敘述說「1919年,10月10日,星期四」,事實上,那年的這個日子是星期五。

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獎項 獲獎 獲獎/提名
1981
第3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休·赫德森 獲獎
最佳男配角獎 伊安·霍姆 獲獎
金棕櫚獎 休·赫德森 提名
1982
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 《烈火戰車》 獲獎
最佳原創劇本 Colin Welland 獲獎
最佳服裝設計 米蘭拉·坎農諾 獲獎
最佳配樂 范吉利斯 獲獎
最佳男配角 伊安·霍姆 提名
最佳導演 休·赫德森 提名
最佳電影剪輯 Terry Rawlings 提名
第39屆美國金球獎 最佳外語片 《烈火戰車》 獲獎
第3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 《烈火戰車》 獲獎
最佳配角演員 伊安·霍姆 獲獎
最佳服裝設計 米蘭拉·坎農諾 獲獎
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 范吉利斯 提名
最佳配角演員 奈傑爾·哈維斯 提名
最佳導演 休·赫德森 提名
最佳劇本 Colin Welland 提名
最佳攝影 大衛·沃特金 提名
最佳製作設計/藝術指導 Roger Hall 提名
最佳音效 Clive Winter、Bill Rowe、Jim Shields 提名
最佳剪輯 Terry Rawlings 提名
1983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烈火戰車》 提名
1981 第6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 《烈火戰車》 獲獎

影片評價

《烈火戰車》是一部關於勇氣、意志力和信仰的影片。 (新浪網評)一部頗具英國古典主義氣質的電影,一部史上最偉大的體育電影,一部關於理想與奮鬥與信念乃至信仰的勵志電影。反映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崇高理想。 (中國新聞網評) 片中這群一戰後的年輕人,他們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標和紳士般的行為準則。即使他們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但人生閱歷就會讓他們活明白,變得豁達,懂得人生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電影的勵志和熱血不僅僅來自運動場上勝利後觀眾的歡樂,更在於他們日常的艱苦訓練,為了理想,努力戰勝並克服一切,他們完全陶醉於那些背後的汗水和淚水之中。 (鳳凰網評)

最佳男主角

亨利·方達[3](Henry Fonda,1905年5月16日—1982年8月12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美國演員、影視製片人 。 1928年進入紐約的百老匯舞台界。1935年走進好萊塢並出演了處女作影片《農夫娶妻》 。1937年主演黑色電影《霹靂行動隊》。1939年開始與導演約翰·福特合作,主演傳記影片《青年林肯》 。1940年憑藉主演劇情影片《憤怒的葡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41年與芭芭拉·斯坦威克合作出演愛情喜劇影片《淑女伊芙》 。1946年出演《俠骨柔情》。1955年出演戰爭喜劇《羅伯茨先生》。1956年與奧黛麗·赫本共同出演戰爭影片《戰爭與和平》 ;同年出演希區柯克執導的懸疑影片《伸冤記》 。1957年憑藉劇情影片《十二怒漢》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和金球獎的提名 。1962年拍攝了冒險影片《西部開拓史》和《最長的一日》 。1968年出演動作影片《西部往事》] 。1978年他獲得了第6屆AFI終身成就獎 。1981年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授予他第53屆奧斯卡榮譽獎。1982年憑藉出演劇情影片《金色池塘》獲得了第5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39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這也是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視作品 。 1982年8月12日,亨利·方達在美國洛杉磯去世 。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6位。

最佳女主角

凱瑟琳·霍頓·赫本[4]英語: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美國國寶級電影女演員,美國電影戲劇界的標誌性人物、好萊塢的傳奇。凱瑟琳·赫本近六十年的演藝生涯橫跨數種表演類型,有「美國影壇第一夫人」美譽,她亦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創立以來,唯一一位能四度摘下奧斯卡影后的女星[5],她也是史上首位穿長褲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影后。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凱瑟琳·赫本評為美國影視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

早年

凱瑟琳·赫本1907年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一個富裕大家庭。父親Dr.Thomas Norval Hepburn是泌尿學家,母親Katharine HoughtonKatharine Martha Houghton Hepburn是支持婦女參政運動的積極人士。她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

當時的社會環境仍然墨守成規,但父親非常執着支持向公眾宣傳性病的危害性,母親也倡導節育與婦女爭取平等權益。「儘管受到眾人的冷遇,不過後來我們慢慢也學會了苦中取樂。」凱瑟琳·赫本認為,自由寬鬆的家庭培養出自己比較個性化、熱愛冒險的獨立性格,父親堅持認為孩子應該愛好運動,鼓勵她游泳騎馬、打高爾夫球網球等,體質十分結實,在《育嬰奇譚》(Bringing Up Baby)這樣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中還親自表演摔倒在地的動作。

奧斯卡多項紀錄

凱瑟琳·赫本一生共提名過12次奧斯卡獎,12次全部都是入圍最佳女主角獎,雖然提名的紀錄已經在2009年被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超越,但她榮膺四屆影后的輝煌紀錄至今仍無人能敵。此外,凱瑟琳·赫本在奧斯卡史上仍締造了其它多項紀錄。

凱瑟琳·赫本分別是以1933年的《驚才絕艷》(Morning Glory)、1967年的《金龜婿》(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8年的《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和1981年的《金池塘》(On Golden Pond)獲得第6屆、第40屆、第41屆和第54屆的最佳女主角獎。凱瑟琳·赫本也是繼露薏絲·蕾娜(Luise Rainer)之後,影史上第二位連續兩屆獲獎的奧斯卡影后,她不但是獲獎時間相隔最短的女演員,也是獲獎時間相隔最久的紀錄保持者(第6屆、第40屆)。

雖然凱瑟琳·赫本共計提名12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但她認為將演員在不同影片中不同角色拿來評比,是一件很荒謬且沒意義的事,所以對奧斯卡的邀請也從來沒有想要出席的念頭,她四次獲獎四次都請人代領。凱瑟琳·赫本唯一一次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是在1974年,她出席第46屆奧斯卡是為了頒發歐文·G·托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給自己的老朋友勞倫斯·威戈騰,當凱瑟琳·赫本現身典禮台上時,許多席上嘉賓都露出驚訝不可置信的表情。美國影藝學院對於凱瑟琳·赫本此次出席一事保密到家,所有事情封鎖的滴水不漏,事前沒有任何一家媒體知道這個消息,而大會也給予凱瑟琳·赫本相當多禮遇,主持人大衛·尼文宣布她出場之前,她所搭乘的專車準時駛進頒獎典禮後台,凱瑟琳·赫本下車後直接上台,頒完獎後也直接走人。凱瑟琳·赫本當時已獲得三座影后,7年後她才又拿下第四座影后,而她也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穿長褲出席頒獎典禮的影后。

凱瑟琳·赫本在2003年6月29日過世,享耆壽96歲。非常耐人尋味的一點是,隔年奧斯卡也並未追頒終身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給她。

傳奇

凱瑟琳·赫本在博懋學院(Bryn Mawr College)修習,1928年獲得了戲劇學位,同一年她在百老匯開始了舞台生涯,凱瑟琳·赫本也是在這一年結婚了,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婚姻,丈夫是在博懋學院遇到的商人與社會名流Ludlow Ogden Smith。兩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凱瑟琳·赫本要求丈夫去掉Smith的姓,改名為Ludlow Ogden,因為「史密斯太太」這個名字「太普通」。凱瑟琳·赫本電影事業的起飛也給兩人帶來了壓力,在凱瑟琳·赫本追求她的演藝事業同時,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最終他們於1934年離婚,但兩人成為終其一生的好友。

在這段短暫的婚姻之後,凱瑟琳·赫本和經紀人利蘭.海沃德以及霍華德·休斯都墜入過情網。由於前者的背叛,與後者性格不合,因而凱瑟琳·赫本的這兩段戀情都不長久。

1941年,凱瑟琳·赫本在電影《年度女性》中初識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史賓塞·屈賽沈穩,冷靜的氣質,純熟自然的演技打動了她。而凱瑟琳·赫本的自信,樂觀也吸引了他,他們在銀幕上下都開始了漫長的戀情。此時男方已婚,有兩個孩子,因嚴重酗酒在1938年與妻子分居,然而離婚與他的天主教信仰背道而馳。凱瑟琳·赫本明白她永遠也不能和他結婚。但即使史賓賽·屈塞很自由,凱瑟琳·赫本也不願與他結婚。她認為一個女演員不適合結婚,同時她絕不希望他和他的孩子們分開。1967年《誰來晚餐》完成後不久,史賓塞·屈賽心臟病發作去世,結束了凱瑟琳·赫本與他相依相伴26年的愛情。

凱瑟琳·赫本與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都是影壇上最具知名度的女演員,兩人都得過奧斯卡影后,雖然兩人的姓氏相同,姓氏亦相當罕見,不過她們並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奧黛麗·赫本才剛出道的時候,凱瑟琳·赫本已是影壇上赫赫有名的巨星了,兩人雖然沒有在螢光幕前合作過,但這兩位年紀相差22歲的赫本女士彼此認識且是忘年之交好友。


凱瑟琳·赫本的舞台和銀幕時尚

凱瑟琳赫本在談到時尚時總是堅持自己的槍支。在雌雄同體穿着非正統的時候,她穿着男裝風格的西裝外套,領襯衫,長褲和休閒鞋 - 在好萊塢的聚光燈下刻出了自己的風格。為了向奧斯卡獲獎女演員的特殊服飾方式致敬,我們回顧了她最令人難忘的一些外觀,包括屏幕上和屏幕外。[6]

視頻

愛情事件 婚約男女邂逅隱忍真心

金色池塘 方達演繹三代人感情危機

作品列表

電影作品

年份 序號 片名 角色 男主角 導演 獎項
1932 1 離婚賬單 Sidney Fairfield John Barrymore 喬治·丘克
1933 2 克里斯托弗·斯特朗 Lady Cynthia Darrington Colin Clive Dorothy Arzner
3 驚才絕艷 Eva Lovelace Douglas Fairbanks, Jr. Lowell Sherman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4 小婦人 Josephine "Jo" March Paul Lukas 喬治·丘克
1934 5 烈性子 Trigger Hicks Robert Young John Cromwell
6 小牧師 Babbie John Beal
Alan Hale
Richard Wallace
1935 7 心碎 Constance Dane Charles Boyer Philip Moeller
8 寂寞芳心 Alice Adams Fred MacMurray George Stevens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9 西爾維婭傳 Sylvia Scarlett 卡萊·葛倫 喬治·丘克
1936 10 蘇格蘭女王瑪麗 Mary Stuart Fredric March 約翰·福特
11 女人造反 Pamela Thislewaite Herbert Marshall Mark Sandrich
1937 12 名門街 Phoebe Throssel Franchot Tone George Stevens
13 摘星夢難圓 Terry Randall Adolphe Menjou Gregory La Cava
1938 14 育嬰奇譚 Susan Vance 卡萊·葛倫 霍華·霍克斯
15 休假日 Linda Seton 卡萊·葛倫 喬治·丘克
1940 16 費城故事 Tracy Lord 卡萊·葛倫
詹姆斯·史都華
喬治·丘克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2 17 小姑居處 Tess Harding 史賓塞·屈賽 George Stevens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8 自由之火 Christine Forrest 史賓塞·屈賽 喬治·丘克
1943 19 台口餐廳 Herself Frank Borzage
1944 20 龍種 Jade Walter Huston
Turhan Bey
Jack Conway
1945 21 沒有愛 Jamie Rowan 史賓塞·屈賽 Harold S. Bucquet
1946 22 新婚浩劫 Ann Hamilton 羅伯特·泰勒
羅伯特·米徹姆
Vincente Minnelli
1947 23 隴上春色 Lutie Cameron 史賓塞·屈賽 伊力·卡山
24 夢幻曲 Clara Wieck Schumann Paul Henreid
Robert Walker
Clarence Brown
1948 25 聯邦一州 Mary Matthews 史賓塞·屈賽 法蘭克·卡普拉
1949 26 亞當的肋骨 Amanda Bonner 史賓塞·屈賽 喬治·丘克
1951 27 非洲皇后號 Rose Sayer 亨佛利·鮑嘉 約翰·休斯頓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52 28 金屋藏嬌 Patricia "Pat" Pemberton 史賓塞·屈賽 喬治·丘克 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1955 29 豔陽天 Jane Hudson Rossano Brazzi 大衛·連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56 30 雨緣 Lizzie Curry 畢·蘭卡斯特 Joseph Anthony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31 鐵娘子 Vinka Kovelenko 鮑勃·霍普 Ralph Thomas
1957 32 電腦風雲 Bunny Watson 史賓塞·屈賽
Gig Young
Walter Lang
1959 33 夏日痴魂 Violet Venable 蒙哥馬利·克里夫 Joseph L. Mankiewicz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62 34 長夜漫漫路迢迢 Mary Tyrone Ralph Richardson
Jason Robards Jr.
Dean Stockwell
薛尼·盧梅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67 35 誰來晚餐 Christina Drayton 史賓塞·屈賽
薛尼·鮑迪
Stanley Kramer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68 36 冬之獅 阿基坦的埃莉諾 彼得·奧圖 Anthony Harvey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69 37 人海萬花筒 Aurelia, The Madwoman of Chaillot Charles Boyer Bryan Forbes
1971 38 特洛伊一千個女人 Hecuba Patrick Magee Michael Cacoyannis
1973 39 微妙的平衡 Agnes Paul Scofield 湯尼·理察遜
1975 40 莽龍怒鳳 Eula Goodnight 約翰·韋恩 Stuart Millar
1978 41 氣球旅行 Miss Pudd Kevin McKenzie
Dennis Dimster
Richard A. Colla
1981 42 金池塘 Ethel Thayer 亨利·方達 Mark Rydell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84 43 格雷斯·奎吉莉 George Stevens, Jr
1985 44 另類自殺服務 Grace Quigley 尼克·諾爾蒂 Anthony Harvey
1994 45 愛你、戀你、想你 Ginny 華倫·比提 Glenn Gordon Caron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