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
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針對空心蓮子草的防治效果差、成本高、難根除的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從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出發,重點對空心蓮子草的生物學、生態學[1]特性及蓮草直胸跳甲(水花生葉甲)低溫適應性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目錄
一、技術名稱
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
二、技術概述
㈠ 研發背景
根據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氣候和農業生產特點,採取以越冬繁育和早春人工助增釋放天敵技術為核心,總結出以化學防治為主、生物防治為輔的防治陸生型空心蓮子草和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水生型空心蓮子草的技術模式,研究集成了一套新的可廣泛適用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空心蓮子草防控的技術體系。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⑴越冬繁育技術:10月至次年3月,氣溫低於10℃時,採用在大棚內套小拱棚的雙膜覆蓋保溫保種繁育。保種繁育期間應加強管理:每7天觀察一次蓮草直胸跳甲的生長、取食、繁殖情況;及時灌水、通風,保持小拱棚內溫度在0℃~30℃範圍內;當室外極端氣溫低於-8℃時,應在小拱棚上加蓋草簾或棉簾,增加棚內溫度;若食物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新鮮的空心蓮子草;應及時清理枯萎或死亡的空心蓮子草。繁種量可達800~1200頭/m2。
⑵田間釋放技術:蟲源採集時間應在6:00~10:00為佳;近距離釋放可採集成蟲和幼蟲,遠距離釋放需長途運輸時應儘量採集成蟲;運輸時間應不長於72小時。早春最低溫為12℃左右時應選擇中午氣溫較高且無風天氣釋放,夏季日平均溫較高時應選擇傍晚或早晨氣溫較低時段釋放;防控水生型空心蓮子草釋放密度為1000~3000頭/hm2,防控陸生型空心蓮子草釋放密度為2500~4500頭/hm2。田間釋放2個月內,應避免放養雞、鴨,禁止使用殺蟲劑等;田間釋放3個月內,應每半月觀察一次,發現釋放點部分空心蓮子草開始枯黃或死亡,應將部分蓮草直胸跳甲轉移至空心蓮子草生長旺盛的地方。
⑶技術模式:防治水生型水花生,在日平均溫度達12℃左右時釋放,釋放3~4個月後,對水生型生防效果可達到85%以上。防治陸生型水花生,在4~6月,採取化學防治措施,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草甘膦等藥效在7~30天內的除草劑,通過與蓮草直胸跳甲田間種群擴散時間、空間隔離,實現既能有效控制水花生危害又能保障蓮草直胸跳甲的安全;7~10月間,利用田間自然擴增和擴散的蓮草直胸跳甲可有效控制陸生型水花生的危害。周年綜合防治效果可達到85%以上。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該技術目前已在小範圍內示範應用。自2007年開始該技術成果先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西南地區推廣應用,在安徽省巢湖市、湖北省宜昌市,四川省眉山市等地建立了空心蓮子草天敵工廠化繁育基地和生物防治技術示範區。2012年以來,在湖北、四川等多地推廣示範面積已超過600萬畝。並且通過技術集成,構建了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可廣泛適用於河道、湖泊、荒灘、農田、果園等不同生境的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方案和行業技術標準,並以點帶面,為空心蓮子草擴散路徑和關鍵控制節點的典型防治方案的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該項技術已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09-3-02)」 「中國植保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2012-YJ-1-01-D04)」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2012-1-05-D04)」。
本技術具有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產生持續有效的防控效果,平均每畝防治成本僅6~8元,相比傳統的人工機械收割降低成本420元,比化學防治方法降低成本110元。該技術在有效控制空心蓮子草蔓延危害的同時,還可較好的保護水體及農田環境,不影響有益的植被種群,大幅度減少化學防治成本,減少人工打撈成本,恢復漁業生產,增加水稻[2]、小麥、蔬菜果樹等作物的收益,據測算,技術推廣示範區的水稻可增加效益115.2元/畝;蔬菜增加效益126元/畝,漁業增加效益1200126元/畝。
三、適宜區域
本技術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及西南地區空心蓮子草發生地區推廣使用,包括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等,可應用於河道、湖泊、灘涂、濕地、農田、果園等不同生境中對空心蓮子草的防治。
四、注意事項
1. 蓮草直胸跳甲的最適生長繁殖溫度在25~28 ℃,成蟲6 ℃以下生命活動減緩,超過32 ℃不產卵,超過35 ℃生長發育受限。因此,天敵昆蟲的最佳釋放時間根據不同地點的氣候條件有所差異,一般為每年3月底~4月初;
2. 天敵繁育工廠夏天可利用遮陽網和水幕牆等裝置進行降溫,冬季可利用溫室進行增溫,有利於蓮草直胸跳甲的生長繁育,避免了環境因素對天敵繁育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 ↑ 專業介紹|生態學專業 ,搜狐,2019-06-09
- ↑ 水稻要高產,密鑰要記牢!,搜狐,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