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運
內容簡介
本書對儒家理想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作了典型的描述,故有「禮運大同」之稱。本書開始提到大同小康說,解釋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和禮義的起源。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即大同階段和小康階段。具體函義:1、大同和小康的區分,涉及到公有制和私有制兩種社會制度的區別。2、《禮運》大同說的產生,反映了貧苦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幻想。所說「力惡其不出於身也」,正表現了勞動人民樸素的生活觀點。「大同」和「小康」遵循着兩種根本不同的道德準則:一是「天下為公」,一是「天下為家」。儘管《禮運》的作者贊同和維護等級主義,但他畢竟還承認以「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這種見解在封建時代的倫理學史上是很難得的,其意義在於作者指出道德原則不是什麼永恆不變的東西,有其時代性和歷史性。這種見解在中國的思想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禮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