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
短跑是田徑徑賽項目的其中一類,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 接力跑等幾項;其 運動特性:是人們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徑跑道上跑完規定的距離,並以最先跑完者為獲勝者的項目。
在人體機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現為人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速度極限本能,並以無氧代謝供能的方式供能。[1]
目录
短跑的歷史
根據歷史資料,早於公元前 776 年的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就已經有短跑比賽。當時的跑道是一條直道,長度為 1 個斯他德(Stadion),相當於 200 碼或 192.27 米。據說,這個距離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格拉克爾在屏著氣下能夠跑畢的路程。最後,比賽由 Coroebus 奪得冠軍,他亦可算是奧運史上最早的一夥田徑巨星。
初期的短跑比賽採用「站立式」起跑,直至 1887 年,美國的教練員 Charles H. Sherrill 到澳洲旅行的時候,從袋鼠起動時的準備姿勢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蹲踞式」起跑。不過,要到 1928-1929 年間,才由美國的教練員 George Breshnahan 及 William Tuttle 發明起跑器,而國際田聯亦於 1937 年認可採用起跑器。
在最初幾屆現代奧運會舉行的時候,秒錶還是很稀有的物品,很多時只有第一、二名才有確實的時間記錄,其他名次只有按到達終點時的先後排序。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計時亦逐漸取代手計時的地位。從 1977 年開始,國際田聯甚至規定只有電子計時的成績方可被承認為世界紀錄。
100 米跑
100 米跑是室外田徑比賽中,距離最短的一項,也是最能顯示運動員純速度及反應時間的項目。這個項目原先的距離為 100 碼,亦即 91.44 米。100 米跑要到了 1894 年才有正式的紀錄,成績為 11.2 秒。1896 年的第一屆奧運會,100 米跑已被列為比賽項目,並且由 Tom Burke 奪得冠軍。女子 100 米跑首次出現於 1928 年的第九屆奧運會,當時的紀錄為 12.2 秒。在 50 年代末期至 60 年代初期,我國四川省亦曾有選手以 10 秒正(手計時)的優異成績,平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並因而轟動了世界體壇。
200 米跑
這距離相近於古代奧運會的短跑路程(即 1 個斯他德),而且原先也是在一條直道上進行。200 米跑於 1900 年的第二屆奧運會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的成績為 22.2 秒。不過,女子 200 米跑則要等到 1948 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才出現,當年由荷蘭的 Fanny Blankers-Koen 勝出,而且她也是同一屆的女子 100 米金牌得主。
400 米跑
400 米跑是人類速度和耐力的最大挑戰,因為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人類根本不可能以接近最高速度連續跑超過 30 至 35 秒。400 米跑在 1896 年的第一屆奧運會已是正的比賽項目,當時的成績為 54.2 秒,也是由同一屆的 100 米跑金牌得主 Tom Burke 奪得冠軍。女子 400 米跑要到 1964 年才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結果由 Betty Cuthbert 勝出,她也是 1956 年奧運會 100 米跑及 200 米跑的金牌得主,而且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曾經奪得 100 米跑、200 米跑及 400 米跑冠軍的運動員。[2]
短跑技術
1. 跑姿:是指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中,為達到最高速度所用的合理、有效動作,雖然受個別差異的影響很大,但了解運動技術的一般原則,以獲得正確機械姿勢在教學或訓練上是必要的。
2. 配速:是指有效分配身體有限能量以獲得較好成績的技術,如何避免因過度用力造成太緊張,而影響動作速度與範圍,跑者需於跑中有放鬆的能力,亦即需有良好的配速。
3. 策略:是指在守規則的原則下,如何造成自己有效的作戰方法。如預賽、複賽、決賽中運用某些適當方法分配自己應戰的體力消耗。[3]
短跑技巧
100公尺是短跑中最典型的項目,生物力學專家對短跑進行的技術分析也常以100公尺為主。
起跑(Start)
起跑的目的是要令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獲得起動速度。
起跑有三部分,“各就位”(On your marks)、“預備”(Set)和“起動”(Start)。
加速跑(Acceleration)
加速跑一般的距離大約為30米。年輕運動員的加速距離普遍較短,精英運動員的加速距離普遍更長。
- 保持核心穩定,軀幹不要彎曲
- 雙臂快速擺動
- 雙腿快而有力地蹬向地面
- 接觸地面時,小腿呈45度
- 身體前傾至45度,隨著速度增加,逐漸升起重心至接近途中跑的姿勢
很多發展中的短跑運動員犯的錯誤,就是加速時的前傾過低,低於45度,造成了“摔倒”的感覺,每一步也只是維持平衡,不是加速。所以前傾要保持45度。
向下和向後推的時候,由於身體的傾斜,你的腳尖就會接觸地面。但當你身體漸漸上升的時候,身體就會挺直,慢慢由腳尖變前腳掌落地。
途中跑(Maintain Top Speed)
途中跑是全程距離中最長,速度最快的一段距離,目的是發揮和保持最高速度。
- 腳前掌大約於重心前一步著地
- 大小腿摺疊向前擺動
- 望向前,身體稍稍前傾
- 手臂輕快地前後擺動
- 保持高中心和保持自己的核心穩定
終點跑(Dip Finish)
終點跑是短跑的最後階段,於距離終點最後1至2步迅速而合時地前傾上身。
短跑的技術要點的衝刺
短跑(100米,200米)是田徑運動的基礎,特別是100米,被稱為田徑運動皇冠。多年來,中外教練一直在探討如何通過培訓來提高短跑成績,特別是在訓練過程中,以絕對速度、耐力或力量訓練作為核心的。
1、短跑的運動規律和特點
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種周期性速度、速度、力量和技術相結合的體能運動。它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自己本身的能量能力,最短的時間完成所有項目的衝刺,短跑比賽是最短的,最快的,屬於極限運動系統。
2 、提高短跑成績的幾個重要因素 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幅、速度、動力、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些個因素也與短跑績效的提高有關。
3 、以技術為中心的綜合體育訓練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器官系統相互密切相關,相互影響。為了提高運動員的短跑成績,必須全面提高和提高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於整體體能訓練,採取各種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訓練,不僅可以彌補一些缺陷的特殊訓練的能力,也有利於運動員身心的全面發展,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水平,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創造優秀的體育運動員的性能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強調的是,整個身體訓練必須與sprint的需求緊密相連,特別是技術為核心的整體體能訓練、設計、體能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所有教練,和接近sprint必須遵守時間和空間的特點,否則,就會事與願違,事倍功半,沒有理想的訓練效果。
4、提高步長的能力
步幅和步頻是現代短跑的核心技術,也是奔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技術特徵的綜合反映,同時也是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神經類型和身體特徵等。為了提高速度,步長和步頻是關鍵。如果兩者同時得到改善,這是最理想的,但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因此,在訓練實踐中,必須根據運動員的特點,以發展的步伐或步伐為目標。從跑步的技術原理出發,步長的能力主要由跑後力、向後蹬角、擺力、擺動速度和髖機動性決定。在訓練中,結合了短跑的技術特點,著重於大腿伸展肌、屈肌力量和髖部柔韌性的發展。在訓練手段的選擇中,我們使用的體重改變腿跳,負重的跨步,重跑,跳,跑,步驟加載步驟大大,跳和其他練習,提高後的運行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把腿舉高,把橡膠高腿輪跑步,跳躍和其他訓練方法改善腹部,搖擺,搖擺速度速度,並採取其他一些訓練方法和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伸展訓練,以提高一步。
4、速度、耐力和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運動員保持高速運行的能力,短跑是典型的無氧運動,速度耐力是厭氧能源供應作為它的基礎,並建立發展有氧耐力,無氧耐力訓練,應該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訓練。運動員的心臟體積增加,中風量增加,為進行厭氧耐力訓練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可以採用以下訓練方法:(1)重複跑步;(2)結合運行;(3)變速運行;(4)運行的節奏;(6)越野跑步;等。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因為人體運動中的肌肉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工作(收縮和放鬆)引起的,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僅是運動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響體育的發展質量和改進,甚至可以認為是所有運動的驅動力的能力。因此,在短跑訓練中,應將力量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核心內容,並加以重視和實施。力量訓練有很多方法和方法我們不能用一個詞來解釋,簡而言之。[4]
台灣最速男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出戰東京奧運 25年來第一人。
2017 年台北世大運一戰成名、擁有「台灣最速男」封號的楊俊瀚,3 年前以10秒22贏得台灣第一面世大運男子百米短跑金牌,也讓全國觀眾認識了他。2021 年年初採訪時,離他受傷、完全康復還不滿1年,最近才開始密集地參賽。
好奇心是頂尖運動員的必備特質,而楊俊瀚的探究精神符合了這點。楊俊瀚的經紀人 Steven 說,不只運動,楊俊瀚連不熟悉的理財領域,都表現出求知慾,有時候會問 Steven 利率、存款或股票等問題。「有好奇心才會去鑽研,鑽研才可能更進步。這件事反映在他的運動表現上,一定是在運動上,某些東西沒那麼容易妥協(意指訓練方式)。」Steven 進一步直說,「運動員都是完美主義者。必須是,不然就不會得名。」楊俊瀚補充:「我要非常清楚知道,做這個(訓練)、做那個(訓練)的目的是什麼,我才會心甘情願投入100%,甚至超過。」
主動思考、學習,是他內化的習慣。在學科上楊俊瀚也不馬虎,就讀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時,楊俊瀚的學科平均成績還曾拿過全校第二名。他回憶,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上數學課比較能坐得住,因為比較活,沒有要死背......但要背的科目,不敢說真的很好,我有時候滿健忘的。」他乾笑。[5]
台灣最速女
短跑女將廖晏均擁有甜美笑容,綽號「風速甜心」,今年跑出100公尺最佳成績11秒64,在台灣歷代田徑女將名列第7傑,也是雅加達亞運代表選手,稱其為近年「台灣最速女」一點也不誇大,如今她也決定前往美國發展。然而,擁有風光成績的廖晏均卻透露,自己曾差點離開田徑路,「其實我本來想說,沒選上亞運就不練田徑,去念書。」
廖晏均和一般田徑選手不同,國、高中都讀普通班,練習量自然少,只能在放學後抓緊時間練習。
所幸高中操場上還有一群全力支持她的夥伴。張光宗教練會一對一陪她練習,高中的學弟妹也給予如「家人」一樣的陪伴,廖晏均得以拋開懷疑,找到動力、日復一日繼續奔跑。
亞運100公尺預賽,廖晏均以分組第二11秒82晉級;準決賽則跑出11秒71的成績在分組排名第4,差第3名選手0.01秒,無緣決賽。最後奪下女子亞運100公尺金牌的是那名從頭到尾都和廖晏均同組的巴林選手Odiong,決賽跑出技壓群芳的11秒30。
廖晏均是唯一跑進100公尺女子組準決賽的台灣選手,不過沒能更上一層樓讓她有些遺憾,「第一次比亞運沒有達到預期得標準,還想拚下一次。」以19歲年紀登上亞運戰場的廖晏均,默默透露自己原先設定的目標—前8名,這次的遺憾先放心底,希望4年後捲土重來,一戰成名。[6]
短跑和長跑
短跑是無氧運動,長跑是有氧運動,二者雖然都是跑步運動,但供能系統完全不同,短跑是「無氧代謝」供能,注重的是肌肉的爆發力,重點訓練的是「快肌」,長跑「有氧代謝」供能,考驗的是肌肉的耐力,重點訓練的是「慢肌」,短跑和長跑,二者對肌肉都有益,只是側重點不同。
哪個對肌肉有益?哪個對健康有益?
對於健身想增肌的朋友來說,很明顯,短跑比長跑更好,因為長跑會消耗你的肌肉組織。這個無需多說,只要看一看長跑和短跑運動員的體型就知道了,很明顯,短跑運動員的肌肉相對更發達一些,而長跑運動員的肌肉更少一些。
我們常說,在進行減脂運動時,可以選擇慢跑,但最好不要超過45分鐘,因為當你在長跑時,在45至60分鐘左右,肌肉里的糖原,脂肪供能的比例就會發生明顯改變,你的身體就會進入所謂的「糖異生」,糖原異生是你的肝臟將非葡萄糖基物質轉化為人體可用能量的過程……主要是肌肉組織!因此,當你進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時,實際上就會減少你的肌肉組織。
一、長跑降低睪酮素,短跑增加睪酮素
當你在進行短跑或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時,你實際上會刺激肌肉的生長,研究表明,短跑會導致肌肉變大,並且不會花費很多時間!長跑會降低你的睪酮素,生長激素,而短跑會增加你的睪酮素,生長激素,當你的肌肉組織下降時,你的睪酮水平也會下降。
當你的身體忙於分解所有肌肉組織進行糖異生時,你的脂肪儲備就會增加,並且導致雌激素上升。因此,脂肪越多,身體產生的雌激素就越多。
更多脂肪=更多雌激素!
二、短跑造成的靜止代謝更長
如果你在短跑或者進行另一種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時,那麼你的肌肉質量將增加,你的體內脂肪百分比將下降,並且你的靜止代謝將直線上升!短跑會極大地刺激你的新陳代謝,以至於在你完成訓練後長達14個小時會看到持久的效果。
14小時增加新陳代謝!也就是說當你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也會燃燒大量的脂肪。
而長時間的慢跑訓練會在幾小時內使新陳代謝下降,而且,雖然在長跑訓練中你確實燃燒了更高比例的脂肪,但是當你把運動後的代謝性燃燒考慮在內時,短跑會消耗掉更多的脂肪卡路里。
三、短跑對心血管系統更好
很多人認為慢跑對人體的心血管系統更好,實際上,你錯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短跑比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對你的心臟和身體更好。
進行長距離有氧運動時要考慮身體的磨損,隨著跑步時間的加長,你的身體會承受持續的壓力,過度訓練和重複使用的風險會隨著長時間的鍛鍊而增加。
四、長跑、短跑對壓力的影響
人體有一個自主神經系統,可以控制你身體無意識的所有活動,如:呼吸,心率,血壓,消化,肌肉生長,大腦發育,激素調節等等。該系統有兩個部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時表現良好,避免潛在有害的情況發生,幫助我們減輕生活,工作和情緒壓力。壞處是如果長期處在壓力狀態時,副交感神經功能被下調,身體會更專注於擺脫威脅性狀況。所以,長期受到壓力一定是一件壞事。
我們都知道運動會減輕壓力,長跑和短跑都會減輕壓力。短跑也能刺激壓力反應,但通常持續時間短,不足以損害身體,短暫刺激交感神經系統會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而且,短跑還節省時間,所以,不管從肌肉的角度,還是健康的角度來說,短跑都比長跑更好!
綜上所述,長跑會阻礙肌肉增長,降低睪丸激素,生長激素,一氧化氮並消耗能量水平,而短跑增加了睪丸激素,一氧化氮和人類生長激素的產生。基本上,短跑能增加肌肉,燃燒脂肪,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少脂肪儲存所需的一切,所以,你的心臟和關節都會感謝你選擇短跑。[7]
視頻
短跑選手怎麼熱身? |台體大飆速型男葉守博示範
短跑基本動作
【田徑】怎麼跑更快? 亞運國手廖晏均教你短跑基本3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