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神龍屬
矛神龍屬(屬名:Ubirajara)是美頜龍科獸腳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巴西。
其標本發現於克拉圖組,保留了沿尾部和背部排列的「鬃毛」狀原羽以及從體側突出的獨特的15cm長的絲帶狀外皮結構,在論文中,敘述者將這些特徵與天堂鳥的尾裝飾進行對比。
作者推測,這些帶狀肩部結構可能具有展示作用。[1]
目錄
發現與命名
工人們從新奧林達和聖安娜-杜卡里里之間的一個採石場中發現許多化石。1995年,這些化石斯圖加特州立博物館收購,並在獲得出口許可證後移至德國。
據稱,這些化石是1995年從巴西非法進口到德國的,因為巴西法律不允許從其領土上移走化石,也不允許在沒有至少一位巴西科學家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化石研究。
其中一件標本是一個石板,但已經被工人分開,表面僅顯示出模糊的痕跡。多年後,用鋒利的鋼銷和X光照片進行的進一步準備工作使「恐龍弗雷」(矛神龍的敘述者之一)在其中發現了一具小型獸腳類骨骼。[2]
2020年,模式種長鬃矛神龍(U. jubatus)由羅伯特·S·H·史密斯(Robert S. H. Smyth)、大衛·邁克爾·馬丁(David Michael Martill)、埃伯哈德·弗雷(Eberhard Frey)、赫克托·愛德華多·里維拉·希爾瓦(Hector Eduardo Rivera-Sylva)和諾伯特·倫茨(Norbert Lenz)命名並敘述。屬名在圖皮語}中意為「長矛之神」,指其肩膀上四根誇張的長矛狀羽毛;而種名jubatus在拉丁語中意為「有鬃毛的」。
正模標本SMNK PAL 29241發現於克拉圖組,可追溯到阿普第階,約有1.15億年的歷史。它由一出缺少顱骨的骨骼組成,保存了十三節背椎、兩節骶椎、肩帶、左前肢、一個頸肋、七個背肋、十五個腹肋和幾乎完整的左臂。除了骨髂以外,化石還保留了軀幹的羽毛、皮膚顆粒結構以及手爪角蛋白鞘的殘留物。此外,腹腔中還保留了器官的殘骸。標本可能代表一隻發育未成熟的雄性動物。
敘述
正模標本的長度約為半米。
敘述者建立了該屬兩個獨特的特徵組合,而這些特徵本身並不是唯一的。肩胛骨是肱骨長度的81%,而非等長或更長――這是其它美頜龍科所普遍具備的特徵。在側視圖中,神經棘頂部輪廓比其底部長15%至27%,而不是像小坐骨龍一樣等長。
化石所顯示出的羽毛包括脖子底部細長的毛髮,這些毛髮在軀幹上向後延伸,形成11英寸長的鬃毛。據推測,矛神龍可以通過皮膚肌肉來使這些鬃毛豎起從而威懾對手或嚇退掠食者;在平靜的時候,它可以將鬃毛平放在皮膚上,以使其穿過茂密的灌木叢。這類羽毛也遍布其前腿周圍直至手部的區域。此外,化石還顯示出一對獨特的六英寸長的細長剛性帶狀結構,大概是從肩上延伸出來的。據信,其另一肩上也有同樣結構,可能是在求愛時用來炫耀的,在肩膀上的位置也意味着它們可能還可以根據需要升高和降低。類似結構也存在於現代的天堂鳥身上,後者身上筆直而扁平的帶狀結構由角蛋白組成,並具有牢固且尖銳的中央嵴。在矛神龍化石中,這些結構對稱地向後傾斜,並位於臀部以下。敘述者認為它們通常與脊椎平行,但也可以向上或向前放置。奇怪的是,它們是在動物成年之前就已形成的。[3]
參考文獻
- ↑ 'Like nothing seen in nature before': strange dinosaur has scientists enthralled. The Guardian. 15 December 2020 [17 December 2020].
- ↑ Smyth, Robert S.H.; Martill, David M.; Frey, Eberhard; Rivera-Silva, Hector E.; Lenz, Norbert. A mane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Brazil with elaborate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Cretaceous Research. December 2020. doi:10.1016/j.cretres.2020.104686 (英語).
- ↑ Bizarre dinosaur had a mane of fur and rods on its shoulders www.newscienti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