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银龄著华章(蒋以龙)
作品欣赏
盛世银龄著华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银龄一族的退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或景区打卡,广场歌舞,或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或关爱后代,含饴弄孙。总之,他们在以不同方式分享着盛世晚年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在为企业兴旺,社会发展,家庭幸福而尽己绵薄之力。
在南宁铁路局集团公司,有这样一群退休人员,却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出书。他们追忆过往,回味人生,解读经典,启迪思想,提升精气神,并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中国故事,激励来者后人。
96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刘馨,是离退休路局原领导中著书立说第一人。他的首部原创纪实作品《从戎岁月》,8万多字,于2006年问世。记述了作者参加革命,奔赴东北前线,挺进华北,南下进军,桂中剿匪的人生旅程。2017年,他的第二本书----《拥抱人生第二春---我的离休生活》,相继问世,以文字和图片记述了他发挥余热做奉献、丰富多彩、健康有序的离休生活。此外,他还担任《舍生忘死扫阴霾---解放军一四六师桂中剿匪纪实》编辑组副组长,参与撰稿工作。该书2018年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92岁的离休干部、原局长、党委书记李蕴,在他米寿之年, 42万字的个人专著《岁月有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个人回忆录和工作随笔,记述了为国家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的工作历程和心得,也是柳州铁路局1983至1993年发展历程的剪影。新书免费赠送,在路局机关和离退休人员读者群中获得好评。
原路局领导王书庆,退休后坚持不懈爬格子,5年内连续出版三部文学作品,共计120万字。他相继主编了长篇纪实作品《战斗在枝柳》(2016.4中国文联出版社)和《感念枝柳》(2020.6上海文艺出版社),其中由他执笔撰稿20多篇,十几万字。2020年6月,他的自传体作品《路》(团结出版社,34万字)得以出版,该书记录作者艰苦的学生时代、艰辛的工作旅程和丰富的退休生活,颇具可读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路局原领导(原局党委书记莫忠),2016年7月退休后,潜心读书写作,写下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有的已被报刊选载,至今已有六本《读书札记》面世,内容涉及论语、老子、孟子、诗经、易经、大学、中庸、红学、曾国藩家书以及毛主席诗词。读者评价该系列作品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
在南宁铁路局集团公司,著书立说并非只有离退休局领导干部,其他退休人员也在笔耕不辍。
原柳州铁道报社编辑黄太茂,业余从事楹联、对联、诗词创作及教学几十年,2005年退休后已出版个人专著6部,主(合)编专著专集30多部,可谓宝刀未老,壮心未已。
路局机关退休干部庞明,2010年退休,2015年便出版了30万字的散文小说集《南江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撰写的报告文学《翱翔在祖国的蓝天》被收入《行进广西精彩故事》(2019年1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共和国同龄人陶兆伯,自幼爱好诗词歌赋,2016年出版了12万字的诗集《古韵新声彻枝柳》(中华文化出版社),描述作者从枝柳筑路民兵成长为公安民警的人生历程。
连短篇小说都没写过的局机关退休干部蒙启明,可谓一鸣惊人,退休几年后竟出版了18万字的长篇小说《丁寒草》(2018.9天津人民出版社),讲述隐居于广西大瑶山龙灵洞口一猎户人家,善良正义、饶勇智慧地救治山民,与邪恶势力不懈抗争的传奇故事。得到编辑首肯后,目前他正着手第二个长篇的创作。
湘黔枝柳铁路,是上世纪备战备荒年代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上马的重要三线建设项目,1970年代,广西组织了40万基干民兵参加枝柳铁路广西段的筑路大会战,在广西军区和地方政府直接组织指挥下,民兵自带工具和口粮,野营拉练开赴工地,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夺取“政治建路,筑路育人”双丰收,开创了平均每公里造价187.76万元低成本建设铁路的奇迹。枝柳铁路如今已被改造为电气化铁路,高铁畅通,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200多名被留下转为铁路职工的原筑路民工,现已逐渐进入垂暮之年。被誉为枝柳铁路建设题材创作“第一人”的王书庆,2015年以来发动组织“老枝柳”们集体创作的《战斗在枝柳》和《感念枝柳》两本书,是当年枝柳会战激情燃烧岁月的回放,为枝柳会战竖碑立传,为枝柳建设立德立言。编撰工作得到老枝柳的热切响应,一位在枝柳会战中担任司号员的民兵,组稿期间虽身患绝症,硬是在病床上坚持撰写书稿两篇。举行新书首发式时,他坐着轮椅,让妻子推着去会场领回新书,不久便辞世。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新书《战斗在枝柳》放身边,相伴永远。广西军区军史馆的同志评价《战斗在枝柳》的编撰“很有意义”,填补了广西尚无专著反映枝柳会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空白。这两本书的出版发行,也使“追求理想,崇尚英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枝柳精神得以传扬,以此为契机,广西各地枝柳战友以“纪念枝柳会战,传承枝柳精神”为主题的聚会纪念活动风生水起。一拨又一拨的枝柳建设者们,满怀激情,高举红旗,重走枝柳路,寻找老工地,寻访老房东。长眠着枝柳建设者的枝柳陵园,则已成为铁路职工传统教育的基地。该书主创人员多次应邀到企业、学校和图书馆讲述枝柳会战的故事。在枝柳战友的热心支持下,柳州工业博物馆增设了枝柳铁路建设陈列室,梧州市档案馆征集了大量的枝柳铁路建设史料。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铁路退休职工中以原会战民兵团为创作团队,自行编撰的关于枝柳会战题材的专著,如原上林民兵团的《大会战》、原来宾民兵团的《情系枝柳》、原宾阳民兵团的《枝柳岁月》、原贺县民兵团的《枝柳铁路会战》等纪实文学作品,现已陆续问世。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有路局文联、离退休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方兴未艾的银龄著书活动将会成果迭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