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草
中草药名
别名:大通草,白通草
采收加工: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段,捅出贿心,理直,晒干。
药用部位:茎髓
产地: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
科:五加科
原植物:通脱木
植物情况: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1-3.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髓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
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
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
果球形,约4mm,熟时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通草药材性状:茎髓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内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仅在细小茎贿中的某小段)少见。无臭,无味。
优等品以条粗壮、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通草药性:
【本经中品 木通 气味辛、平,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木通,《本经》名通草。陈士良撰《食性本草》,改为木通。今复有所谓通草,即古之通脱木也,与此不同。 味辛,入足厥阴肝、手少阴心、足太阳膀胱经。行血脉之瘀涩,利水道之淋癃。
《伤寒》当归四逆汤(方在当归)用之,治厥阴病,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以其通经络而开结涩也。
通草疏利壅塞,开通隧道,善下乳汁而通月水,故能治经络结涩,性尤长于泄水。其诸主治:通经闭,下乳汁,疗黄疸,消水肿,开淋涩,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产地】产于江南,多生山侧,茎入药。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主治】通草为利水退热要药,主泄肺热利阴窍,舒胃气,除水肿,治五淋,下乳催生。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钱。
【禁忌】虚脱之人与孕妇禁忌。
【容川】白通草象人身之油膜,故能通达油膜,上可以通乳,下可以通小便。
【炮制】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通乳。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
【注意】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本草经疏》:虚脱入禁用,孕妇人勿服。
3.《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各家论述】
1. 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3.《本草正义》: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白通草,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
目录
主要成分
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
性状
含灰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生、成聚糖。含糖醛酸,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另含溶于 NaOH溶液的多糖,多聚戊糖,多聚甲基戊糖以及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糖、乳糖、果胶、半乳糖醛酸。含有钡、钙、镁、铁、铝、铅、硅、铜、硼、镍、锰、铬、钠、银、钾、钛、锶、镉等微量金属元素及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功能主治
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绵裹塞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