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由一座方樓、三座圓樓、一座橢圓樓組成,坐落在半山坡上,從附近山崗上的觀景台俯瞰,仿佛「四菜一湯」;由山崗下的觀景台仰望,依地形而建高低錯落壯觀別致。1996年田螺坑土樓群被列為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田螺坑村被公布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作為福建土樓的典型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田螺坑土樓群中間的方土樓,名為「步雲樓」,建於清康熙年間 (1662-1672年),樓高三層,每層26間房,全樓分布4道樓梯。環繞步雲樓周邊先後建的是三個圓土樓,名為「和昌樓」(建於明初,原是方樓,1953年在原址重建,改為圓樓)、「振昌樓」(建於1930年)、「瑞雲樓」(建於1936年);和一個橢圓土樓,名為「文昌樓」(建於1966年)。 田螺坑土樓群均為黃姓族人居住。
目錄
內部環境
田螺坑土樓群由1座方樓(步雲樓)、3座圓樓(和昌樓、振昌樓、瑞雲樓)和1座橢圓形樓(文昌樓)組成,方樓步雲樓居中其餘4座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田螺坑土樓群的精美建築組合,構成人文與自然巧妙之成的絕景,給人強烈的觀賞衝擊,令人嘆為觀止,當地人戲稱「四菜一湯」。田螺坑土樓群的第一座土樓叫步雲樓,就是那位於「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始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雲,寓意子孫後代從此發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雲直上。果然,步雲樓還在興建,族人又有了財力,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修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也是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兩部樓梯。1930年,步雲樓的左下方又建起了振昌樓,還是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1936年,瑞雲樓又在步雲樓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層,每層26個房間。最後一座文昌樓建於1966年,準確地說它是一座橢圓形樓,三層,每層有32個房間。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聳,中間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在五座土樓之間,有那些被歲月熏黑的舊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紅春聯,洋溢着陳舊而美好的氣息;高懸在樓道和木柱上的青蔥菜子、竹編籮筐,或互倚,或列隊,或相望,隨意中構成了土樓人家美麗的裝飾,田螺坑土樓在基址穴位的選擇上,遵循中國的風水文化。步雲樓為「撲虎」位,和昌樓為「螃蟹地」位。據專家考證,五座土樓之間採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1];史學家、地理學家稱這五座土樓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傑出代表。田螺坑土樓群左下方是一座黃氏祖祠「江夏堂」,坐東向西(乙辛),建於明洪武年間。
土樓文化
福建土樓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奇葩」[2]、「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正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南靖土樓作為福建土樓的傑出代表,在申報「世遺」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南靖土樓主要由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及下版土樓群(裕昌樓)、塔下村(德遠堂)、石橋村(順裕樓)、上田土樓、下山土樓、翠林樓(最小圓土樓)組成,它們像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上長出來的蘑菇點綴在南靖的群山中,和周圍的群山、梯田、果樹、溪流等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來參觀。田螺坑土樓群是南靖土樓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史蒂汶斯·安德列稱田螺坑土樓群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土樓是一本讀不盡的書,田螺坑土樓群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篇章。游土樓,住田螺坑,真正體驗土樓人家的生活氣息,領略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不同光線下田螺坑各個角度的美景!
參考文獻
- ↑ 福建田螺坑:「四菜一湯」的土樓生活,華夏經緯網,2011-06-28
- ↑ 田螺坑土樓群,中國古建築的奇葩 ,搜狐,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