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气候图
生态气候图是Heirich Walter1985年发展出用以呈现地域植被与气候关系的一种工具。指以某地的气温及降水资料,依月份绘制之长期曲线图。由本图可以判断此地属于何种植被气候带。[1]
目录
原理
Walter (Walter, 1985) 自早期(1973年起)即对降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发现,地表的蒸发量随著土壤、风等因素有所不同,但各地温度的曲线与蒸发量曲线常为平行,故地表的潜在蒸发量可以以温度曲线做为代表。
在一张图上同时放上降雨量,及用以估算蒸发量的温度线,即可得知当地大概的干湿季变化。根据 Gaussen (1954) 的研究,温度及降雨量刻度设置成 10℃ = 20 mm 十分符合地中海型气候实际之状况。但草原地区则建议设成 10℃ = 30 mm,以更清楚的显示干季的状况。以附图(右图:深圳的生态气候图)为例,深圳在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一月之间是缺水的季节,4月至10月之间则可利用水多属于重湿季,其他的部份则是湿润季,降水与蒸发的水量约略相等。
应用
生态气候图可以呈现许多有用的气候资讯:
- 温度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 干季及湿季的长度及强度
- 一年中有多少时间是在摄氏0度以上
- 降水的种类(例如植物可利用的水或是无法利用的冰雪)
参考文献
- ↑ 鹿谷乡初乡村“废耕槟榔园复育森林”初探,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