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寿
王延寿(约140-约165年),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人,东汉辞赋家、文学家,楚辞学家王逸之子。
曾周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后渡湘水溺死,年仅20余。原集失传。[1]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介绍
王延寿大约20岁的时候,到山东泰山,师从鲍子真研习算术,临行前,其父王逸嘱咐王延寿顺道参观灵光殿,把大殿的外观、结构等大致记下来,回来后王逸将根据儿子提供的素材写一篇歌颂大汉气象的赋。王延寿谨遵父托,参观之后“以韵写简”,交给父亲,王逸看后认为此文已经“无以复加”而生无限感慨,就对儿子说:“这本身就是一篇很典范、很成功的赋作了,老父确实跟不上你小子了。”
灵光殿故址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鲁恭王刘余所建,在当时即颇负盛名,至王延寿参观之时已历二百年风雨而不倒。
与王逸同时期的著名学者、文学家蔡邕早就打算以灵光殿为题材写一篇文赋,然而“十年未成”,当他看到王延寿写成的《鲁灵光殿赋》之后更是惊叹不已,并就此搁笔不再续写。
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远在巴蜀地区的都乡侯刘琰,平日里车马、服饰、饮食等,都极其豪华、奢侈,供其役使的婢女多达几十人,她们都能歌善舞,主人刘琰还派人一个个教她们诵读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早在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就已经广泛流传了。皇甫谧历数汉晋以来都城宫殿名篇,王延寿赋亦位列“近代辞赋之伟”,刘勰更将王延寿与荀况、宋玉、贾谊、张衡等大家并列。
人物轶事
- 据《后汉书》本传所称,王延寿“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励。”《水经注》卷三十八亦云:“昔王子山有异才……年二十而得噩梦,作《梦赋》。”均认为《梦赋》确为记梦之作。
人物成就
- 除了上文提及的《鲁灵光殿赋》《梦赋》之外,王延寿尚有《王孙赋》《桐柏淮源庙碑》等作品存世;另据南宋陈元靓所撰《岁时广记》卷十六记载,王延寿还写过《千秋赋》,赋中的“千秋”实即秋千。其中,《鲁灵光殿赋》成就最高。哈佛大学的汉学家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认为,此赋以“夸饰大赋”的风格写就,是一篇状物名作,为汉代殿阁构造、建筑特征留下了详细的文学记载。
- 当然,王延寿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他父亲王逸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王逸初为校书郎,博闻强记,典校、注解楚辞而成《楚辞章句》,还有其他丰富的著述,这无疑是身教;另有《正部论》八卷,唐代《意林》仅辑存12条,其中二条谈及“论学”,兹录如下。
- 第一条:“凡人蒙蒙冥冥,学以启志,行以处身,进于道则成君子,非于礼则曰小人。君子之举,履徳而荣光,小人之动,陷恶而伤刑。”第二条:“天以仙人曰子,众人曰刍狗,爱其子,私其寿,贱刍狗,听其夭。若不学,譬如无目而视,无胫而走,无翅而飞,无口而语,不可得也。”
- 此二条言论,非常注重德行,可视为言传。
人物评价
史书记载
- 《后汉书卷八十·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