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全國人大代表)
王全(1959年-),北京市人,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北京地區代表。[1]先後榮獲「北京市優秀村官管理工作者」「北京市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等稱號。
目錄
事跡
「我要把北溝村建成一個花園式的新農村!」10年前,他在北溝村黨員大會上立下誓言。而今,10年過去了,北溝村早已從一個環境髒亂、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貧困村,變為了乾淨整潔、鳥語花香、人均收入超過1.8萬元的國際文化新村,並先後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十大魅力鄉村」等多項榮譽稱號。村民們都說,這些榮譽的取得離不開一個人的勤奮努力和默默付出。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懷柔區北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全。
「軟硬件」建設雙管齊下,北溝村華麗轉身
北溝村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東北部,坐落於慕田峪長城腳下,距離懷柔城區18公里,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曾是渤海鎮有名的貧困村。
2003年冬,在外經商的村民王全回到北溝村過年,村里破敗的房屋、髒亂的環境深深地刺痛了他。後來,他放棄經營多年的企業,回村競選月薪不過區區幾百元的村黨支部書記。
「我們背後就是長城,捧着老祖宗留下的金飯碗,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利用好、發展好?」而要依託長城搞旅遊和開發,第一步就是要先抓好村裡的環境整治工作。他發動黨員幹部簽訂承諾書、承包衛生責任區,並且每天堅持帶頭打掃衛生。隨後,村里相繼完成了道路硬化、太陽能熱水器、節水龍頭入戶、污水自來水改造以及秸稈氣化入戶等多項惠及村民的工程建設。到了2007年9月,一個集村委會辦公室、數字化影院、圖書閱覽室、棋牌活動室等於一體的綜合辦公樓落成,北溝村從此有了地標性建築。
王全認為,搞環境建設哪個村子都會,提高村民素質才是硬本事。在建設優美舒適的農村生活環境的同時,王全把村民的文化教育提上重要日程。經過努力,北溝村建成一個長達1000多米的傳統文化壁畫牆,畫廊的內容包括傳統文化典籍、敬老愛親教育以及成語故事等。他還定期組織村民學習傳統經典文化,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懷柔區道德模範講師團、書法協會的專家到村里來舉行講座。
傳統文化的薰陶浸潤,在北溝村村民的身上潛移默化地發揮出功效,村民間的矛盾糾紛化解了,鄰里關係融洽了,全村更加和諧了。村民彭某把好多年不說話的公婆請到家裡,一家人樂呵呵地吃起了團圓飯;村民張某主動登門接回公公,為他洗衣做飯,陪他聊天,每天都把老人的吊炕燒得熱乎乎的。互敬互愛的思想教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往年最棘手的村民糾紛,在大家「你讓我一尺,我讓你一寸」中逐漸冰消瓦解。自2009年起,村級矛盾調解登記表上再無一例糾紛登記。
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引來「國際村民」安家置業
2006年,美籍華人唐亮慕名來到北溝村,秀美的長城風光,淳樸的民俗鄉風,一下子就被這個乾淨整潔的小山村所吸引,決定在這裡租房落戶。而王全以農村人少見的開放胸懷和長遠的戰略眼光接納了這位「國際村民」。
唐亮女士的「小廬面」商務會所很快建成營業,她將租來的民宅加以精心設計,引來了眾多國外友人的「駐足」。而越來越好的村容村貌,也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3]
外國人的入住,不僅讓村里十餘名農家婦女在村里實現了就業,也帶動了全村旅遊業的發展。王全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北溝村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經營項目,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王全學習借鑑外國友人的設計、規劃和經營理念,開始帶領大家打造一批展示京郊民俗、以健康時尚為主題的農家院。隨後,由村集體出資建設、由紮根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村官負責經營管理的「北旮旯鄉情驛棧」正式運營。這個集綠色蔬菜種植、虹鱒魚養殖、特色民俗餐飲住宿、土特產品和文化飾品展銷於一體的農家院自2009年成立以來,累計接待旅遊觀光者超過10萬人次,旅遊綜合創收1300萬元,純利潤200餘萬元。北溝村人均收入也從幾年前的不足5000元躍升到2014年的1.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如今,已有17戶來自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國家的外國朋友來到北溝村安家置業,他們獨具匠心設計的「村屋」成了村莊獨特的風景。王全還緊緊抓住懷柔區打造慕田峪國際文化村的大好時機,在項目建設中注入更多的國際文化元素,讓北溝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城國際文化村」。
村務管理也要有「法」可依
王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主張「以法治村」,在民主建設實踐上大膽創新,總結出了一套以「村規」治村和以「賢人」治村的有效方法。
通過挨家挨戶調查,徵求意見,北溝村先後制定了數十條村規民約,涉及到村裡的方方面面。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村規民約」運用效果明顯,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民生產和生活環境更加安定和諧有序。 [4]
在法治教育上,王全請來了懷柔區檢察院檢察官進村講授法制課、舉辦普法展覽、開展法律諮詢等活動,村民遵紀守法意識得到明顯提高。村規民約的制定實施也為村「兩委」開展工作提供了可循的規章制度,促進了農村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提高了村務管理效率。
接下來,王全又積極嘗試讓村民參與村務管理。在村里老幹部、老黨員以及能力突出、口碑好、群眾認可的人員中選出7名村民代表,組建起「村級事務顧問組」。凡是涉及村裡的重大決策事項,顧問組都全程參與,從而填補了幹部在決策前與村民溝通、實施中有效監督等方面的缺位。
2014年6月,王全被北京市懷柔區檢察院聘任為特約監督員。他積極參加檢察院組織的檢察開放日等各種活動,並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結合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的體會,為懷柔區檢察院幹警上了生動的一課。他的故事感人,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王全還和檢察官一起進街道下鄉鎮開展普法宣傳,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和檢察院黨員幹警一起調研黨建和廉政建設工作。
建議城鄉養老「同地區、同政策、同標準」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之後,王全注重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積極履職,傾力關注農村和農民問題。
2013年,王全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兩份建議:一是「關於縮小農村村民養老與城鎮居民養老差距的建議」,二是「關於允許合理利用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的建議」。王全認為,國家歷來重視「三農」,北京市在農民養老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農民養老與城鎮居民養老待遇還是存在着較大差距。例如,參保農民退休後一月只能領取幾百元的生活費用,但是城鎮居民退休費用都有幾千元。王全說,現在的物價水平逐年提高,農民養老越來越困難,他建議城鄉養老「同地區、同政策、同標準」,不斷提高農民養老待遇。
王全還特別關注農村閒置房屋利用問題。他指出,農村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一些農民舉家搬遷到城市定居或工作,農村學生生源也逐漸減少,一些工廠因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而倒閉空置,均導致農村民居、學校、廠房的閒置。這些閒置房屋管理成本大,很多都已破敗不堪,而這與大力發展新農村的政策極不相稱,因此,合理利用農村閒置建設用地迫在眉睫。他結合自己村裡的實際介紹說,目前,北溝村通過採取房屋使用權流轉、房屋出租等方式,將這些閒置房屋納入到當地旅遊開發項目中,使廢棄房屋再次被利用,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也使農村展現出新的生機。
但是,在閒置房屋利用實踐中,對農村閒置建設用地流轉的性質界定以及產生的相關問題,法律上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王全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推動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