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世镗(1868--1933年),字鲁生,中年号积铁子,晚年号积铁老人,天津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幼习经史、词章,资秉高迈,后任陕西镇巴、西乡县知事。平生精研书法,治学严谨,于章草、今草的演变及不同特点有独到研究。编著并书《稿诀集字》,原石刻现陈列于汉中市博物馆内。著有《书诀》、《论草书今章之故》、《王世镗先生翰墨》等。[1]

王世镗
著名书法家
出生 1868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积铁老人
职业 著名书法家
知名作品书诀
《论草书今章之故》
王世镗先生翰墨》等。

目录

人物生平

王世镗祖籍天津,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定居汉中莲花池9号。幼年好学,天资聪颖。十七岁的时候,便博通经史,善于作文了。而且受了西学东渐的巨大影响,王世镗对天文数学很感兴趣,并很有特长。但就因为这一点,在参加一次科举考试时,因策问条对,数据演算过于详尽,遭到了主考官的怀疑,最终,他以被怀疑是新党而名落孙山。遂绝意仕进、致力新学,且与维新变法之重要人物谭嗣同唐才常等相问讯。未几而戊戌祸作,即入关来陕依在兴安(今安康)做官之堂兄王世锳处校碑读书,韬匿光彩。民国三年(1914)任镇巴县知事,民国十二年(1923)任西乡知县,民国十七年(1928)由汉中道尹阮贞豫主持,将其《稿诀集字》刻石嵌于本市宝峰寺壁上(现移存汉中市博物馆),遂有拓片流行,扬名域外。

人物轶事

民国二十二年(1933)仲春的一个中午,阳光明媚,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先生,独自一人散步来到南京市区瞻国路的古董店观赏字帖。此店历史悠久,集古斋收藏各种字帖,内容十分丰富。店主叫张熙园,已近七十岁的老人,待人诚实,谈吐风雅,和蔼可亲。店主张熙园见于右任先生正在翻阅古书字帖时,便连忙递给他一本《章草千字文》字帖。于右任接过此帖翻了几页,想放下,张熙园老人站在他身旁,问此书是什么朝代的?于右任说,看此字帖至少是宋朝人所写的。张熙园让他再往后看,于右任继续往后翻,他翻到末页出现了"中华民国十年九月,陕西省汉中道镇巴县知事,津门王世镗书"的字样,顿时,于右任先生颇为惊讶地说:"从此帖看,这人不仅擅长章草,而且深通汉魏六朝书法,确是当代高手。我愿以师礼邀聘此人,但不知他住哪里?".张熙园老人从他书桌上取了一个信封给于右任看。他念信封:"陕西省汉中道南郑(今汉中市)莲花池九号王世镗寄,"他说:"熙园,君子有成人之美,不知你能玉成此事否?"熙园老人说,你是否要我写信给王,先事疏通呢?于右任说:"信去人不去,未免太简慢了,能否劳你大驾亲赴汉中一行,代我致邀请之诚。"此时,张熙园店主便愉快答应下来。次日,于右任先生亲自送来一千六百元,并说:"五百元作为你往返路费,五百元补偿你营业的损失,下余六百元请奉上王世镗先生作贽敬之礼。"熙园店主便自京启程,乘火车北上洛阳和同业兑换了货品.游览了香山龙门,又乘火车到陕州观音堂,换乘马车到达西安,游览了碑林,下榻于西安同业安善堂,兑换了货品,再乘马车经凤翔宝鸡,又换坐滑竿越秦岭过凤县南下汉中。沿途饱赏洛阳龙门造像、褒斜栈道石门珍刻,买了一些汉魏十三品.夜宿土地庙。次日下山经过秤钩湾时,见山坳有茅屋三间,门楹上刻着民初汉中书法家周梦麟写的王体对联一副"闭户藏星月,开窗纳野云。"转一个弯,路旁有七间铺面的草房,檐前悬挂三尺长方灯笼,四面糊有白纸,上写:"仕宦行台,客商家园,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等字样。门框对联:"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却是与王世镗齐名的书法家、西蜀文成郁写的魏郑文公体。眼见这些风雅景致,荒村雨露,野店风露的情景就在鼻尖,真令人如醉如痴。在褒城邮局寄了货物,稍事休息,正午到达汉中市莲花池(原为明瑞王朱常浩王府花园遗址)东南角畔王世镗先生住宅处,见到了积铁老人王世镗,说明来意,奉上于右任的手书与贽礼。王世镗对张熙园先生远道而来,十分热情,留熙园住他家。经数日把家事安排就绪后,就同长子霞五、爱女霞云与张熙园先生一道启程赴京,到达南京下关后,暂在临江春饭店下榻,即用电话通知于右任先生。次日七时,于右任亲自把世镗父子接进他公馆,盛宴款待,口称王世镗为老师,王世镗肃然起立说:"先生与鲁生(世镗之字)年虽相若,但鲁生德望过浅,谬许朋辈已属僭越,请直呼世镗为宜。"于右任说:"恭敬不如从命,我俩人就结为良友吧。"意将王世镗留住于府,不几日,就荐举王世镗先生为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王世镗任职数日后,甚感生活不便,更不习惯。一天,王世镗对于右任说:"瞻园路古董店云集,我想住在那里,以便搜集书法、文学资料,进德修业。"于右任知其隐衷(王有烟癖,不便久居官府邸),不便强留,就托人给王租了对门三间厦房。住了两个月,国民政府监察院给他发下简任三级秘书的任命状。王世镗每月只到监察院去几次,月薪三百元。从此,于右任常与王世镗谈诗论文,交流书法,结为挚友。谁知王世镗得遇于公仅仅七月,就突染疾病不起,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同年12月4日病逝。于右任先生深为痛悼,于南京牛首山买地营葬,与清代书法家清道人为邻。并写挽诗四首。其一、四首为“虞公臂痛兴犹酣,白首埋名亦自甘。稿诀歌成前数定,汉南不死死江南”。“牛首晴云掩帝京,玉梅庵外万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书家两主盟”。

艺术成就

王世镗童多摹龙门石刻,喜其古拙博大之风。及至陕南,游褒斜,抚摩崖,钩深探赜,广采博览。中年以后,习魏碑志外尤致力于《晋爨宝子碑》。其楷书,融冶魏晋,用笔朴茂恣肆,趣韵高古,别出新意,形成个人楷书的独特风格。曾集《宝子》联语达八百幅,足见其用功之勤,精研之深。王世镗书法之成就,尤在章草。他从文字学研究入手,改订旧《草诀歌》为《增改草诀歌》。王世镗曾主双石榷税,遂定居南郑(今汉中市)。先后任褒城、西乡、镇巴三县知事。在镇巴时,有邑绅请以《增改草诀歌》上石,惜石腐工拙,拓二十余本即弃置之。后又集百衲本,集以名帖,兼收章今,名曰《稿诀集字》。萃汉上名流沙品三、徐泽生、程履端、胡介人等九人或书释或题跋。民国十七年(1928),由汉中道尹阮贞豫主持,勒石嵌于汉中宝峰寺壁(现以移至汉中市博物馆),遂有拓本流传于世,王世镗亦由此名博海内。1980年,文物出版社根据旧拓,影印出版了王世镗《稿诀集字》,1989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再次出版王世镗《稿诀集字》。

人物遗稿

论草书章今之故

草书之有章、今,由于时代风气所致,其精神独到处,皆足冠绝群英,各适一涂,谓互有短长则可,谓孰为优劣则不可也。然今出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强求方圆,未见其可也。石氏《草字稿》搜罗虽富、不入章草一字,来免数典忘祖。

盖不入汉儒之门,莫窥晋人之奥,此必经之阶级,其所由来者尚矣。论者但以波磔章奏为言,未足尽其微妙。约而论之,初学宜章,既成宜今。今喜牵连,章贵区别。今喜流畅,章贵顿挫。今喜放宕,章贵谨饬;今喜风标,章贵骨格;今喜姿势,章贵严重;今喜难作,章贵易识;今如风云雷雨,变化无穷、章如日月江河,循环一致;今喜天然,天然必出于工夫、章贵工夫,工夫必不失天然。难作者如天马行空,虽险无怖;易识者如鸿爪印泥,至终不变。今适于大,章适于小;大适肘臂,小适指腕。今险而章逸,今奇而章偶。

今欲速,速贵能留,留则罕失;章欲缓,缓贵能走,走则不滞。今收笔故抑,抑便就下;章收笔故扬,扬便截上;用意不同,取势自异。今多用之寻常酬答,章辄用之郑重文牍;所谓章草者,以草书用之章程奏事也。汉章帝诏章奏许用草书,上好下甚,遂成风气,观帝书是何修整,顾以下呈上而敢纵越耶?故其一种敬穆之气,流露行间,元非忩遽可为。盖今草任笔兴所致,不害为佳;章奏必平心静气而为之,尚恐有失规矩而不易识,此根本上之殊点也。《笔阵图》、《书谱》疑之,然其言可借资考证。如《羲之题后》云;草书亦复须篆势、八份、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唯有章草。噫!此殆欲尊重今草波及章草耳。夫章虽曰急就,又岂得令墨不入纸耶?谓[意思浅薄],[笔即直过],亦非具体之论,抽象言之。浅近白事、章程书,令人易晓,辄或有之,上奏可乎哉!或者谓汉时止有此体,《阁帖》《知汝》等书,在汉时不多见,为子敬、长史以虎邱作据。而张怀瓘书断》乃云:章草之字区分,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上下牵连,则今草始于芝,而章草为古草矣。试观其一波三折,决非颠狂一往直前之概可比,不唯长史不能到,子敬亦膛乎望尘。不过此体书不适于奏章尔,虽诏许用,必通行已久,人多能作易识,不则又岂可强致耶?晋人今草虽不便章奏,然未有不本于章草者,假令彼时章奏许用,必不至于颠狂,盖祥金无能跃冶也。彼时已成为一种美术,人人矜重之,观止矣。蔑以复加矣。至唐人止重晋书,少章草一层工夫,翻欲出奇制胜,故流于颠狂,不可矜式。有学识者,多致力于行书,唐则有颜真卿,开宋四家,而苏为冠,然偶作大草,每苦于无根底而失规模,少有能知其故者矣。行书由唐至明、清,亦云观止,欲外此三者,再别创一体,皆自困之道,不则野狐禅耳!故唐人有一种书,不章不今,意在兼取,字体一律而不牵连,笔画一致而无波磔,一字一笔,如绳盘旋,略无姿势,既非难作,又不易识、两失章今之旨,强欲自成一家,绝无精神可贵之处。类此者,皆由于不知其层累曲折,梢用功力,便欲外古人,异前程,而奇觚一新,予虽不敏,思过半矣。不甘为时代所汩没,特感功力未至,乃病臂不任书,又困于时地,交通不便,少有同志研究,而今老矣。尝有诗云:佉卢飞舞遍人间,片假亦从东海还;赴急原非无国字,汉章雅命令重颁。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既著《急就考正》复为此论,非敢问世,聊示后昆,俾知所致力云尔!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仲春积铁老人王世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