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爪村遺址,位於河北省遷安市城南灤河南岸,爪村西側和南側,占地面積54萬平方米,海拔60米,四面是圓形低山,中間是呈較低平的盆地,屬於中國第四紀期間的主要河流沉積區,是灤河流域遺址,由爪村村南和村西上下兩個文化層構成,下層為典型的小石器工業,上層系典型的細石器工業。

1958年—1989年,有關部門先後對爪村遺址進行了4次發掘,出土了大量古脊椎動物化石,有披毛犀、野驢、野豬、赤鹿、轉角羊、原始牛、納瑪象等動物化石,以及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核、石片等石器。另外,還出土了骨器,如骨針、骨椎等。

2006年5月25日,爪村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震旦紀,爪村東形成一座龍山。

更新世,爪村遺址境域因距海近的關係,形成了黃土堆積和草碳淤積,以灰、灰白色砂礫石層砂層為主。

1958年2月,爪村村民在村西灤河南岸的山坡上挖掘黑土時,在距地表1.5米至2米的黑土層中,挖出動物骨骼化石,從而發現爪村遺址;河北省文物局上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委派裴文中柴鳳岐、劉永和、邱郎中、黃萬坡等調查發掘,發現了2具納馬象牙門齒化石,化石被運往北京自然博物館[1],中央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郭沫若的陪同下到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象牙化石。

1987年和1989年的春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森水、尤玉柱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謝飛先生,唐山市文物管理處孟昭勇等聯合遷安文物管理所對爪村進行了發掘,出土了人類早期的縫紉工具骨針、骨錐各一枚,骨錐上面刻劃有平行紋飾,化石產地命名為爪村遺址。

遺址特點

爪村遺址,是灤河流域早期的一處遺址,由爪村村南和村西上下兩個文化層構成,下層為典型的小石器工業,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較早階段,屬於華北地區的小石器文化傳統,為燕山南麓早期的文化遺址;上層系典型的細石器工業,為舊石器晚期之末,屬於華北地區細石器文化傳統。

文物遺存

1958年—1989年,有關部門先後對爪村遺址進行了4次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有披毛犀、野驢、野豬、赤鹿、轉角羊、原始牛、納瑪象等動物化石,以及眾多的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核、石片等石器[2]。另外,還出土了珍稀的骨器,如骨針、骨椎等;骨針、骨椎尖部用石器刮出銳利的尖,柄上幾面都有平行刻花紋裝飾;出土納馬象牙門齒化石2具,長3.96米。

研究價值

在爪村遺址中細石器與小石器共存,保存有原始動物群、化石等重要的科學信息,為舊石器文化發展演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為華北黃土與草炭年代的確立提供了研究幫助。

視頻

爪村遺址 相關視頻

灤河故事第一集_標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