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頭鷦鶯
灰頭鷦鶯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Prinia flavientris 目/科/屬 雀形/扇尾鶯/鷦鶯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12-13cm/6-9g |
別名:黃腹鷦鶯、芒噹丟仔、布袋鳥,雌雄相似。虹膜橙褐色。嘴黑色。腳粉肉色。
華南亞種sonitans
- 繁殖期雄鳥:
- 頭、頸深灰色。臉淡褐色,有不過眼的極短白色眉線。
- 體背及尾羽大致欖褐色,尾羽甚長,上面中央最長。
- 喉白,腹面黃褐,胸色較淺,往下逐漸變濃。
- 體下灰白色,略有淡黃褐色。尾羽極長,有不明顯的橫條細紋。
- 雄鳥嘴幾近全黑,僅嘴基有些許肉色。雌鳥的下嘴基粉肉色過半。
- 非繁殖期雄鳥及雌鳥的嘴色會整體變淺,腹面黃褐色變濃,尾羽又增長。
- 亞成鳥:羽色較淡,尾羽較短,臉較白,嘴偏黃褐色。
目錄
棲地&習性
繁殖
4月至10月的季節,主要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的6月至9月季風。1月至9月在東南亞(例如,馬來西亞半島)。[1]巢築成似布袋形狀懸於密芒草莖或灌叢,故名布袋鳥。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其大部分範圍內在當地都很普遍。
鳴聲
鳴聲輕快嘹亮,似「企油-、企油-、企油-」。
外觀相似性
褐頭鷦鶯羽色較一致褐色。眉線較長且黃,尾羽更長,腹也較不黃。
分佈
亞種及分佈
- P. f. sindiana Ticehurst, 1920 – Sind Prinia – 巴基斯坦(R Indus drainage E從Bannu,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以及S信德)和鄰近的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德里和哈里亞納邦)。
- P. f. flaviventris (Delessert, 1840) – Yellow-bellied Prinia – 從N印度次大陸(從北印度(北阿坎德邦)E到阿魯納恰爾邦和W&N緬甸)的零星地區。
- P. f. delacouri Deignan, 1942 – E&S緬甸,S中國(雲南),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
- P. f. rafflesi Tweeddale, 1877 – 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和西爪哇省。
- P. f. halistona (Oberholser, 1912) – 蘇門答臘W的尼亞斯島。
- P. f. latrunculus (Finsch, 1905) – Bornean Prinia – 婆羅洲。[2]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yellow-bellied prinia,hbw.com
- ↑ yellow-bellied prinia,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