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瀛社台湾传统诗社,创于1909年,与栎社南社台湾日治时期三大诗社之一。2005年正式立案,改名为台湾瀛社诗学会

目录

创立

林正三考据,瀛社创立于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农历二月十六日,由《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谢汝铨,连同洪以南倪希昶赵一山林兰馨创社,召集北台湾诗人一百五十馀人,于艋舺平乐游酒楼举行成立会。公推洪以南为首任社长,谢汝铨为副社长。创社之后,每月召开吟宴作诗,每年召开大会,由颜云年推动,并与桃园桃社新竹竹社时开击钵联吟大会,颜氏任三社联吟会会长,颜氏过世后,三社联吟活动渐息。

运作

日治时期,除台湾本地外,尚有福建文人、日本旅台商人加入活动,与南社栎社并称于一时。1921年于台北春风得意楼办理首次全台诗人大会。

社员

日治时期,瀛社约有一百五十馀名社员,然而流动颇大,目前已难查考具体姓名、人数。成员除台湾本地诗人外,亦涵盖日本寓居文人。重要成员如洪以南、谢汝铨、颜云年许梓桑李硕卿黄玉阶等人。1924年(大正十三年),北台湾各诗社引荐社员加入瀛社,如瀛东小社天籁吟社星社小鸣吟社萃英吟社高山文社潜社松社聚奎吟社等,或以全社加入,或以个人身分参与,瀛社俨然为台湾北部诗社联合社。

自1924年起,瀛社社员会籍重整,每年秋季重新编组,分为十二组或六组,轮值举行例会。而基隆地区成员,原属小鸣吟社,后纳入为瀛社基隆分部,或纳入分组轮值,或另行举行期外例会。

瀛社社员依年龄、地域、交游,亦另行组成吟会,可视为瀛社次级组织,如中央击钵吟会、食饭会、婆娑会、同意吟会、有志吟会等。

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台湾政治局势剧变,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大陆官员、文人亦开始参与台湾古典诗坛活动。如孔德成担任瀛社顾问,何志浩担任名誉社长等。1964年社员分春、夏、秋、冬四组;1975年分为六组;1985年开始改称花朝端阳观莲中秋、光复、冬至六组;1993年增设荣誉社员一组;1999年设上巳、端阳、观莲、中秋、光复等组;2000年设清和、端阳、观莲、中秋、光复等组;2005年改为花朝、清和、观莲、中秋、小春、冬至等组。

历届干部

  1. 第一任(1909年─1926年):社长─洪以南;副社长─谢汝铨
  2. 第二任(1926年─1953年):社长─谢汝铨;副社长─魏清德
  3. 第三任(1953年─1964年):社长─魏清德;副社长─李建兴;总干事─张鹤年
  4. 第四任(1964年─1978年):社长─李建兴;副社长─张晴川;总干事─张晴川、江紫元
  5. 第五任(1978年─1999年):社长─杜万吉;副社长─张鹤年、黄得时庄幼岳黄鸥波;总干事─魏壬贵陈焙焜
  6. 第六任(1999年─2003年):社长─黄鸥波;副社长─陈焙焜;总干事─林正三、陈炳泽
  7. 第七任(2003年─2004年):社长─陈焙焜;副社长─林正三;总干事─林正三、翁正雄
  8. 第八任(2004年─2005年):社长─林正三;副社长─翁正雄、陈钦财;总干事─洪淑珍

相关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