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服飾
概述
滿族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
上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小腿,有繡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衝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所謂的京派旗袍,就是我們所說的早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裝。2007年,滿族旗袍製作工藝被列入吉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滿族服飾被列入第二批內蒙古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松峰被列為傳承人。2011年,劉淑芬、陳玉秋被評為滿族旗袍製作工藝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
服飾組成
帽飾
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
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着。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鞋飾
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 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
佩飾
滿族人佩帶的飾品分骨飾、石飾、珠飾、金銀飾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份,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貧富[2]。
旗裝
旗裝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旗裝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四面開衩。古旗裝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
女式旗鞋
滿族的女式旗鞋,稱為「寸子鞋」,亦稱「馬蹄底鞋」。鞋底中間即腳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頭,用細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 用刺繡或穿珠加以裝飾,因鞋底平面呈馬蹄形,所以得名;還有一種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狀,稱為「花盆底鞋」;老年婦女和勞動婦女所穿旗鞋以平木為底,稱為平底繡花鞋,亦稱「網雲子鞋」。
馬褂
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
坎肩
坎肩分為對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種。婦女穿的坎肩還要繡花鋃邊。坎肩有棉有夾,或絲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
視頻
滿族服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旗袍之美,驚艷世界!她們用一雙巧手,「縫住」兩百年的時光!,搜狐,2019-06-01
- ↑ 滿族婚禮服飾特點:男女都穿寬襟大袖長袍,Wed114結婚網,201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