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棒蝠蛾
湖南棒蝠蛾 |
中文名:湖南棒蝠蛾 拉丁學名:Napialus hunanensis (Chu et Wang,1985)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有喙亞目 科:蝙蝠蛾科 屬:棒蝠蛾屬 種:湖南棒蝠蛾 總 科:蝙蝠蛾總科 |
湖南棒蝠蛾(Napialus hunanensis (Chu et Wang,1985)是蝙蝠蛾科棒蝠蛾屬的一種昆蟲。[1]
目錄
湖南棒蝠蛾形態特徵
雄翅長20~22mm,體長17~19mm,雌翅長23~25mm,體長19~20mm。身體雄性棕褐色,雌黃褐色,觸角絲狀,18~19節,各節長大於寬,4節以上各節背面的基半部有深色斑尤以雄性更為明顯,各節上均有長於節寬的棕色毛,端節毛明顯長於其他節;複眼黃褐色,有黑色斑,單眼不見;下唇須短,3節,第2節只有第3節的1/2,下唇須的形狀如圖128a,喙退化呈短錐狀。胸部背面披有較長的叢狀毛,腹面的毛短色亦淡,前翅正面黃褐色,在中室端部及其外側的R脈與M脈問有相連接成蝌蚪形的銀白色斑,中室中部下方及Cu2脈間也有同樣的斑(但不同個體斑點的大或小,點與點之間的連接程度有變異),雌性斑紋較隱蔽;中帶及外帶由各脈問的深色鱗片組成的斑塊串接而成,有的個體臀角內側的Cu1a及Cu2脈間也有不規則的白斑,外緣帶由各脈間半透明的圓斑組成;後翅灰黑色,呈半透明,鱗片細長而稀疏,翅脈色深明顯可見,緣毛灰黑色較長,尤以後緣更為明顯;前、後翅的反面雌性灰黃色,雄性灰棕色,各斑紋均隱約可見,但顏色呈灰暗色。翅脈R2及R3岔深,後翅Cu2不達外緣,翅脈構造如圖128b。胸足由黃褐至棕褐色(雄),前足無脛距,後足明顯短於前足和中足,雄性各脛節端部有較長毛。腹部褐色至棕褐色,背部各節有叢狀長毛,雄性毛長可蓋住節寬之半。
雄性外生殖器(圖128c):構造比較複雜,鈎形突端部較鈍,其下方在背兜部位有1瘦長葉片狀骨片,其長度達陽莖基環處,骨化片的外緣有鈎形齒;抱器瓣肘形,向兩側外上方伸出,下端無鈎,其內側有較寬的骨化片,上方長達背兜下方,骨化片外側有齒;基腹弧窄條狀,陽莖基環上方有交叉狀的骨化片;囊形突狹長,端部鈍圓。
卵:近圓形,縱軸直徑0.4~0.5mm,橫軸直徑0.5~0.6mm。初產時白色,隨着時間的延長,逐漸由灰而黑(未受精卵產下後即為污灰色,日後無變化,並隨時間延長,上部即開始凹陷)。卵的精孔位於上方,在80倍解剖鏡下可見,較平坦,由5~6層菊花瓣形紋組成,外圍有一淺色環形紋圍繞,花冠區呈新月形細紋,靠近淺色環的紋大而稀;越向外層則小而密集,第15層以外呈密集的顆粒狀,致使卵面顯得極為粗糙,底部稍平,卵壁也較厚。卵的形狀及花冠區構造如圖129a、b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43~47mm,胸部寬5~7mm。長筒形,頭部深棕色,寬約4.2~5.2mm,身體灰黃至灰褐色,幼蟲體型構造如圖130a。額高與冠縫接近相等,略呈長三角形,傍額片仄長,下端不與唇基片接近,額縫直,後唇基片色淺,頭的形狀如圖129c。上唇缺切淺,只有上唇高的1/12,兩側外突,邊緣光滑,有剛毛5對,在近中央剛毛的兩側有下陷的毛基痕跡,反面有內唇毛呈釘形,外緣有縱行倒刺一排,上唇形狀如圖129 f、g。上顎具6齒,其中第3枚長而尖,內側下陷淺,在背側1齒中部有粗而長的剛毛1根,並有明顯的深色毛基片,上顎構造如圖129d、e。吐絲器尖呈錐狀,向後下方傾斜,基部有剛毛2根,前額粗大,與吐絲器近乎等長,形狀如圖129i。第1、2單眼略大於其他單眼,並比其他單眼靠近,第5單眼略小於其他單眼,其排列次序如圖129h。
胸節第1節背板革質化強,赭褐色,不分小節,第2節分為2小節,在背板後緣有一塊直達中部的深色骨化區;胸足腿節呈筒狀,脛節則長寬近相等,胸足構造如圖130d。腹部各體節有棕褐色且較厚的毛基片,這與生活在較乾枯的枝幹隧洞中,可抗拒對表皮的磨損有關。腹部1~8節各分為5小節,第9節分為2小節,Ⅱ、1、3、8節上的毛序位置排列如圖130e。氣門長橢圓形,氣門篩乳黃色,圍氣門片黑色;腹足5對,不甚發達,趾鈎扁圓形,全環多帶,多達7行,兩端行數較少,內行的趾鈎長於2行的1倍,臀足趾鈎為圓環缺口多帶,最寬處達5行,趾鈎如圖130 b、c。
蛹:近圓筒形,赭棕色,長27~30mm、最寬處5.5~6.5mm。頭頂有明顯褶皺及瘤狀突,觸角在頭頂兩側的複眼上方,明顯可見,長達下顎須部位,但下顎須不見;下唇須很短;下顎短,紡錘形,長只及中足的一半;前足長達翅長的中部,中足接近前足下方,只及翅長的3/4,後足在前翅末端可見,後翅不外露;胸部背面棕黃色,前胸較光滑,中胸上有瘤狀突及不規則散布的小顆粒,後胸光滑。腹部黃褐色,1、2節較光滑,第3節上不見幼期時的腹足痕跡,4~6節上有腹足痕跡,第3~8節背面近前緣和近後緣具有棘刺2排,其中第4、6節上的棘刺伸延至氣門,第4~8腹節腹面兩側各具1對對稱的短刺,第8、9節上有乳形突。成蟲羽化前的蛹後期,身體上的棘刺和乳形突,藉助蛹體的蠕動可移到地表附近。雌蛹的生殖孔開口於第8節腹面(肛門位於9節),雄蛹的生殖孔則位於第9節腹面,前端肛孔位於9節後端,蛹的形狀及構造如圖131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