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游古佛洞》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詩作。

目錄

作品欣賞

(一九一三年夏作)

寺枕山腰俯瞰河,層樓疊嶂〔1〕兩巍峨。

年年飄泊錦官道〔2〕,四載於今七度過〔3〕。

窮愁減卻登臨興,冷落寒山空照影。

晨醉江樓〔4〕棹歌〔5〕發,醒時夕陽掛西嶺〔6〕。

山寺飛將入眼來,興機〔7〕觸發心花開。

醉眼欲窮天下勢,攬衣直上最高台。

人生及時行樂耳,長此鬱抑何為哉。

步趨寺首無應門,簷瓦半垂欲飛墮。

大叫狂生郭八〔8〕來,但聽山壑呼長諾〔9〕。

小徑迷離草欲封,階前橫過一溝水。

湛然涵碧〔10〕悄無聲,水禽飛掠人間去。

徐徐緩步殿階上,神物〔11〕奇古窮殊相。

就中或坐或復臥,釋道〔12〕分庭禮相抗〔13〕,

蝙蝠白晝也欺人。盤空嗚嗚學鬼聲。

寒氣冷然沁肝膈〔14〕,忘卻世間炎熱情。

扶梯更上一層樓,俯視不敢久低頭。

樓高歲久動欲活,一步一歌如乘舟。

我心頗厭人間世,用敢臨危登絕地。

人生一死等鴻毛,蛇跗蜩翼〔15〕何以異。

得升絕頂如飛仙〔16〕,晚山蒼茫豎晚煙。

拂尋古洞復不得,興盡悲來催上船。


古佛洞在蓉城東約百里所〔17〕。樓閣高聳,枕山面河,舟中遙望,形構奇古。俗傳系魯公輸班〔18〕所建,不甚荒誕。癸丑夏日,予偕硯魚、蓀、鶴樵等同舟南下,行作歸計。溽暑〔19〕如蒸,金石欲流,新翣〔20〕骨折,苦不可耐。日晡〔21〕,舟行過此,為舟子慫恿,言寺中景物,頗有可觀,逐次泊焉。同人中以予興獨豪,躡屣牽衣,飄然自上。樓基盡削岩而成,割石磴作梯級,構自古拙。維歲久木蠹,幾難乘人。且距地頗高,危險殆不可名狀。登舟賦此長句,以紀其事。

說明

1913年作者在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理科讀了一學期。當年6月天津陸軍軍醫學校招生,四川招收6名,作者報考被錄取。《游古佛洞》詩和跋文,記錄了作者被陸軍軍醫學校錄取後,由成都乘船返樂山,而後去重慶報到途中的思想情緒,決心藉此機會離開四川,滿足立志奮飛的宿願。

本篇曾與《愚者辨》、《答某君書》以《郭沫若早年作品三篇》為總題,刊於《新文學史料》1982年第4期。

注釋

〔1〕層樓,高樓。嶂,高險的山。迭,重疊。

〔2〕錦官道,舊稱成都為錦官城,去往成都的道路因稱錦官道。

〔3〕四載於今七度過,1910年作者由沙灣赴成都分設中學讀書,到1913年正好四年,來回走了七次。

〔4〕成都東門外望江樓。參見《秋緒》注〔3〕。

〔5〕棹歌,船歌。

〔6〕西嶺,西嶺雪山,泛指岷山。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7〕興機,興致、興會。

〔8〕郭八,作者排行第八,故自稱郭八。

〔9〕長諾,此指山谷間長長的回音。

〔10〕湛,清澈。涵碧,深綠。

〔11〕神物,指神像、神龕。

〔12〕釋道,佛教,道教。

〔13〕分庭禮相抗,分庭抗禮,成語。分處一室,以禮相抗。抗,同伉。對等,相當。

〔14〕膈,橫膈膜。肝膈,肝和橫膈膜。

〔15〕蛇跗蜩翼。蛇跗:蛇腹下橫鱗。蜩,蟬。《莊子•齊物論》:「吾待蛇跗蜩翼耶?」

〔16〕神話中的飛仙,羽人。

〔17〕所,許。不定之詞,後世多用「許」。

〔18〕魯公輸班,魯國著名的能工巧匠,後世尊公輸班為建築工匠祖師。

〔19〕溽署,謄寫稿作「蓐署」,據上下文規範校改。

〔20〕翣,扇。

〔21〕日晡,申時,黃昏時節。杜甫詩《徐步》:「荒庭日欲晡」。

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園內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