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一中
清原一中位於遼寧東部清原滿族自治縣,該校1968年建校,是清原鎮內規模較大、師資力量雄厚的一所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教學樓建築面積為5944平方米,截至2008年11月,學校共27個教學班,2093名學生,教師119人。先後榮獲「省軍校共建先進單位」,「省教師理論學習先進單位」,「市精神文明單位[1]標兵」,「市德育示範校」清原縣優秀學校等榮譽五十多項。
目錄
校園環境
校園內規劃合理、環境幽雅,操場寬闊平整,東西兩側的白樺樹參天聳立,艷麗多姿的花朵,和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處處體現了學校環境育人的思想,整個校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誠信、礪志、博學、拓新」的學校精神,激勵着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向着更高的目標攀登。
校風校訓
硬件建設
2000年,該校為改善辦學條件,在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建成教學大樓一座,建築面積 5944平方米。該教學樓包括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德育展室及大小會議室等十六個專用教室和三十五個辦公室。為學生學習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師資建設
師資力量
截至2008年11月,該校設27個教學班,教師119人,高級教師74人,中級教師34人,其中獲國家、省、市、縣級以上各類榮譽的教師72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66人。
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該校工作的重點。該校制定和完善了「教職工職業道德規範」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實行目標管理,定期進行師德講座,使全校教職工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師德水平明顯提高,練就了一支重責任、精業務、講奉獻的教師隊伍。
抓好教師職業行為規範的落實工作,印製十條行為規範,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用規範去約束自己的言行。教育全體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社會上樹立起良好的人民教師形象。該校採取班主任講座、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強教師職業規範的行為養成。
該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着眼於未來,着力於素質教育。拓展了廳廊文化的深刻內涵,確立了「當先鋒、鑄師魂、育英才」的奮鬥目標,「以人為本,科研強校,課改興校」的辦學思路,狠抓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以「向管理要質量,以課改謀發展,強化基礎,多渠道育人」為指導思想,湧現出了「愛灑校園」的全國模範教師、省特級教師依秀芝,國家優秀課、學校副校長李國君,和在全省進行課改交流的東北三省優秀課青年教師高智超、承擔省觀摩課的物理教師肖勇、數學課的徐斌老師、電腦課的劉慧、化學課楊國田、信息技術課周明全、溫長宇、外語課張明賢、政治課姜曉紅以及市紅燭杯、市模範班主任、市優秀教師等三十多人,學校連續五年升學總數居全縣第一,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贏得了社會、家長的一致好評。
愛心活動
該校還在教職工中開展了「四心、一德、三熱愛」和「灑向學生都是愛」活動。扶助貧困學生,為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減免各種費用,從2006至2008年,學校減免學雜費1200餘人次,對學困生成立了學習幫扶小組,使他們建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教師培訓
該校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定期搞講座,搞培訓。教研活動定期交流,提高了廣大教師的業務能力,當名師,創名校,構成了學校的主流。
德育工作
該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期初落實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強化基地建設,定期開展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思想受到薰陶,行為得到規範。德育處主任王崢同志,努力開創德育工作新途徑,積極組織學生參觀「預防青少年犯罪圖片展」和「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圖片展。請兼職法制校長來該校作法制報告,召開「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演講會,和「做文明中學生」主題班會等。挖掘資源,實現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徑,形成了文明守紀、誠實儉樸,立志篤學的好風氣。主抓德育工作的李國軍副校長,根據該校實際,結合當前班主任工作的任務和特點,每學期都要組織班主任進行工作講座,傳授方法、交流經驗。組織全校班主任收看錄相,始終保持班主任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動性,全校無後進班、無後進生、違紀生。「三生」轉化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生命線。「以人為本、科研強校、課改興校」貫穿於該校教學工作的始終,張校長、依校長每學期聽課過百節,牢牢掌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動權。主抓教學的依校長,帶領廣大教師搞教研,創特色,她目光敏銳向全校教師提出了作學習型教師的要求,迎合了大家的心愿,教學工作扎紮實實。分年部管理後,各年部主任各負其責,為領導和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的空間,各有特色,分類推進。教導處主任裴麗君同志、主持教務處工作卓有成效,教務管理、資料建檔、授課安排等一切教務工作,有條不紊,連續兩年被評為市先進教導處。06年她被撫順市政府命名為「模範教師」。教導處副主任官惠文同志、楊繼國同志,於靜同志通教學、精業務、勤奮務實,自己要上課還經常深入教研組指導備課,跟蹤聽課和評課。鼓勵教師使用網絡、衛星接收、多媒體、DVD等多種電教手段上課,提升了教學品位,做到了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全面深化課改創設了條件。2006——2007學年度省新課改檢查評估,均給予了高度評價,獲得了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新課改經驗在全省推廣。
參考文獻
- ↑ 文明單位六條標準,河南省鄧州市文明網,2015-06-16
- ↑ 校風建設主要是靠自我約束,搜狐博客,201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