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淺談人性與知己(鄧溪君)

《淺談人性與知己》中國當代作家鄧溪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淺談人性與知己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其實不僅僅是難覓,似乎就連「知己」這一說也是鮮少有之。古人言:酒肉的賓朋,柴米的夫妻。這句話多少年來且被無數個事實、事件所驗證,證明其結論正確特有哲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確實微妙得讓人始終琢磨不透。似乎人人都是壞人,人人又都被人所壞,交織在一起,使人們對此糾結的像求解數學難題一樣無奈,無頭緒又無解。

所謂的「知己」並非絕對不存在,但那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里,特殊的條件下,有適合的切合點和那份緣,聚集在一起時才能產生。由此可見,知己不僅難求,而且形成條件又十分苛刻有限。

說到底這和人性有關。在人性方面,儘管人們的表現形式不同,其人性都是自私的,貪得無厭,獲得名利地位、金錢或占有一切的欲望確實都是相同的。人人都這樣,人性,獸性都如此,大人孩子都一樣,知己就難求了。

人類從懂事開始,就有公式化的「人性」定型模式,就連幾歲的孩子都知道拿東西挑選大的,甚至全部歸自己所有。大人稱孩子這種表現叫「把堆」,其實是人性的占有欲的表現形式。倒是後天教育跟得上才行,讓人的潛意識裡形成烙印,也叫人類知道行為規範。強迫做到標準,從教育入手,從提高人口素質入手,從最初起點抓起,且要常抓不懈才行。

但「人性」又是有道德品質內無法醫治的癌症細胞。愛顯擺表現,愛慕虛榮,不僅在成人群體這樣,兒童群體內尤其突出,而且毫無掩飾。父母兩個人哪個漂亮、好看,就讓哪個家長接送或可以參加他的家長會。在他的範圍領域裡,如看到長輩,唯恐年邁的老人會給自己丟臉,多數孩都採取避開不見。若有漂亮帥氣的老師、哥哥、姐姐或學習好的同學,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或討好人家。

世界戰爭,國家矛盾都是「人性」的作用和利益驅使關係體現。因此才有人類的優勝劣汰,動物類的弱肉強食。儘管本性決定都這樣,為什麼人們對此常發出不滿意的感嘆?這是因為還有區別,即便是共性,同類還存在着強弱高低之分,相對的好壞之分,發出的感嘆,糾結。

細想至此,不論你是哪種表現形式,其本性最終都是一致的。

很多人認為人不願意交往接觸比自己條件差的,怕對方有求於自己,願意接觸對方比自己強的,是想有求於人。人們都這樣想,都這麼做,知己就難求。

人性規律:「上當的人」多數是平時愛占便宜的人,「受傷害的人」往往都是心靈善良,重情重義付出型的人;「感情傷疼的人」多數都是做事看事偏激,固執己見認死理的,就像兩個人拉一條皮筋一樣,誰不鬆手誰就受傷害……

受傷害其實是人人在所難免的事。人們往往在「情緣」、「恩怨」面前顯得特別衝動不理智,情與怨哪怕是「陷井」,都要嘗試。規律告誡我們,誰用情深,誰就因情而傷,誰怨恨深,誰就因怒而傷他人。所以說由這些恩怨情仇的事,結合「人性」理論的滲入,我們可以推知「知己」難求。[1]

作者簡介

鄧溪君,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