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U-2
洛克希德U-2,也稱U-2偵察機,外號蛟龍夫人(Dragon Lady),是美國空軍一種單座單發動機的高空偵察機。能不分晝夜於70,000英尺(21,336米)高空執行全天候偵察任務[1]。在和平時期、危機、小規模衝突和戰爭中為決策者提供重要情報。此機亦用於電子感應器研發、確認衛星資料和校準。
雖然首飛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但U-2仍然活躍於面對第三世界的前線,服役期比它的繼承者,1998年退役、速度達3馬赫的SR-71更長。U-2生產線曾於80年代重開。一份於2005年12月23日由美國國防部核准的機密預算文件中,要求U-2計劃最遲於2011年結束,並於2007年初將部分U-2除役。U-2很可能會由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製造的全球鷹無人飛行載具所取代。
目錄
發展起源
自40年代起冷戰展開,美國對蘇聯國內的情報需求甚切。空軍開始以波音RB-47偵察機闖入蘇聯領空進行高空偵照,當時蘇聯的空防仍然存在漏洞,很多邊界和領空都未有雷達覆蓋,美軍就利用這些空隙進入蘇聯領空進行偵察。到1950年蘇聯的防空政策有非常重大的轉變,開始攻擊一些飛近國界或入侵領空的外國飛機。隨着朝鮮戰爭於1950年6月爆發,蘇聯的「嚴格防空政策」(severe air defence policy)更延伸到遠東地區。1952年8月,蘇聯戰機闖入日本北海道領空擊落1架美國空軍RB-29偵察機,於蘇聯領空進行高空偵照變得愈來愈危險。
因此,美國空軍開始尋求一種飛行高度70,000英尺或以上的亞音速高空偵察機,藉高飛行高度來逃避蘇方戰機攔截,當時最先進的蘇聯戰機—米格-17飛行高度為45,000英尺。1953年7月,空軍要求格倫·L·馬丁公司研究將B-57堪培拉式轟炸機改良成一種超高空偵察機的可行性,也與貝爾飛機公司和費柴爾德公司簽訂研究合約,認為這些小公司能較快完成研發和生產。到1954年1月,3家公司均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設計。費柴爾德公司提出了M-195設計,單發動機,飛行高度67,200英尺;貝爾飛機公司則提出了67型(後來的X-16)設計,雙發動機,飛行高度69,500英尺。而格倫·L·馬丁公司則為B-57加裝了一對大機翼,使飛行高度能達到64,000英尺。
未有與空軍簽訂研究合約的洛克希德公司在得知空軍計劃後,於1954年3月開始由凱利·詹森向空軍將領和文官多次展示飛行高度超過70,000英尺,航程2,000英里的CL-282設計。部分文官對CL-282非常有興趣,但將領們卻相反。一位將領更於展示途中離場,並說對這種沒有起落架和槍炮的飛機毫無興趣。
1954年6月1日,洛克希德的設計正式被空軍以單發動機和太怪異為由否決。空軍選定貝爾飛機公司的X-16和改裝現有的B-57成為高空偵察機。並於9月與貝爾飛機公司簽訂建造28架X-16的合約。
1954年7月26日,隨着蘇聯威脅越來越大,總統艾森豪授權詹姆士·克林(James Rhyne Killian)成立和領導一個智囊團去研究國家現有的技術能否面對當前的問題。智囊團分為三組,其中一組負責調查美國的情報能力,名為「Project 3」。「Project 3」由埃德溫·蘭德(Edwin H. Land)領導,還有另外5位成員。同年8月,蘭德到華盛頓與一些國內情報機構會面時,從一位中情局官員手中接到一份CL-282設計圖,並告訴他空軍已經否決了這個設計,蘭德看過設計圖後留下了深刻印象。幾天後,他向「Project 3」其他成員展示這份設計圖,所有成員都對這架飛機非常有興趣,並認為中情局較空軍適合於和平時期對蘇聯進行高空偵照。「Project 3」成員於10月向當時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討論CL-282的概念,但道勒斯並不希望中情局接手任何空軍的計劃,即使已經被空軍否決的也一樣。1954年11月初,克林和蘭德與艾森豪總統會面,向他解說CL-282的設計和討論有關高空偵察機的問題。最後,艾森豪總統批准發展CL-282,並同意新高空偵察機計劃應該由中情局負責。
1954年11月23日,艾森豪總統正式批准中情局接手CL-282,並要空軍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12月22日,中情局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意向書,建造20架CL-282機體和1架雙座型及其他零件,由空軍提供發動機。正式合約於1955年3月2日簽訂,而X-16計劃則於U-2首飛後終止,未有造出實機。
設計
由於CL-282設計作偵察之用,因此官方名稱代號並未有使用B-(轟炸機)或F-(戰鬥機),但它屬高度機密,所以又不能使用偵察機代號。為了隱藏其真實用途,美國空軍於1955年7月選擇了U-(utility,多用途)這個代號,自此CL-282就訂名為U-2。
由於屬高度機密,凱利把設計辦公室遷移到位於加州伯班克的臭鼬工廠內,並把工程人員安排在離U-2生產線50英尺內的地方工作,以方便工程人員在生產出現問題時能迅速修正。
凱利以F-104星式戰鬥機為藍本,把那對低展弦比的機翼換成一對類似滑翔機的超修長機翼,高展弦比的機翼令U-2有着跟滑翔機相似的飛行特性。其獨特的着陸特性和極高的飛行高度,令駕駛U-2的挑戰性非常大。為了保持70,000英尺的飛行高度,U-2A和U-2C必須以最高速度飛行。然而,70,000英尺高空上U-2的失速速度與最高速度只相差5節(每小時9公里)。近九成任務中,U-2飛行員都要把速度保持於那5節之內,飛行高度常常因此而下跌,導致被敵方發現,抑或轉彎不順會造成一邊翼端超速而另一端失速,形成失控甚至解體。中華民國空軍黑貓中隊飛行員回憶:30度之內轉彎都沒問題,但開始轉彎之時機極為重要,轉早了導彈會跟着轉,晚了又躲不開。
為了減輕重量,U-2在製造上採用了很多滑翔機技術[2],機翼和垂直尾翼只以扭力螺栓(Tension Bolt)安裝於機身,機翼亦未有像傳統飛機一樣穿過機身以增加強度,內部則載有U-2大部分燃油。 而每邊機翼下都裝有1個鈦金屬制的滑橇以在着陸時保護機翼。
另一個外觀特徵就是其起落架,與其他飛機的典型三點式設計(機鼻1個,機翼下2個)不同,U-2的「腳踏車式」起落架只有2個,主翼下方1個,發動機尾下方裝有另1個可轉向起落架。為了於滑行時保持平衡,翼下裝有一對名為「pogos」的拋棄式輔助輪。「pogos」會於U-2起飛時掉落,並由地勤人員回收再用。
U-2原型機設計配備1具重3,820磅,提供13,000磅推力的普惠J57/P31發動機,但由於當時RB-57D都是配備這種發動機,J57/P31的生產數量未能完全供應兩種機種使用。因此,U-2原型機只配備一具較J57/P31重276磅,只能產生10,200磅推力的J57/P31。
視頻
洛克希德U-2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U-2偵察機,中國數字科技館
- ↑ 鈎沉| 跌宕起伏!揭秘美國對蘇聯洲際彈道導彈的偵察與博弈,360個人圖書館,2018年1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