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滄州金絲小棗

滄州金絲小棗

中 文 名 :滄州金絲小棗

產       地:河北滄州

別       名:西河紅棗

品質特點:皮薄、肉厚、核小、色紅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4年第101號公告

批准時間:2004年08月04日

滄州金絲小棗河北省滄州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滄州是我國栽培金絲小棗歷史最早、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生產基地,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被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1]。滄州金絲小棗因其成熟棗果掰開能拉出縷縷金絲而得名。又因滄州獨特的氣候條件、特殊的土壤類型和先進的管理而形成獨特的品質,倍受中外食用者青睞。2004年08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滄州金絲小棗」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目錄

歷史淵源

演化研究成果認為,原生種棗是由酸棗演化而來,酸棗古代稱棘,棘性喜溫,耐瘠薄,抗鹽鹼。《詩經》中有「園有棘,其實之食」和「八月剝棗」之句。《廣志》(公元前3世紀)中記載:「有弱枝棗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樹苑中。」可見,滄州先民「選取好味者留栽之」,經過一代代篩選,培育出味道鮮美、果肉豐滿的定型棗樹。南北朝時賈思勰齊民要術》(公元6世紀)有:「樂化棗,出青州,豐脂細核,多膏,肥美為天下第一,相傳樂毅破齊時,從燕來齊所植也。」(春秋戰國時滄州屬燕國)。《三國.魏志》有:「冀州戶口最大,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徵求之府。」(三國時滄州屬冀州),這說明當時滄州已廣植棗樹,棗已成為重要的產業和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滄州是金絲小棗的原產地,申請保護的地域範圍內現存許多古棗樹,在滄縣杜生鎮王會頭村至今尚存一株1300多年的老棗樹——「棗樹王」,此樹樹高7.5米,冠幅6.5米,干周2.5米。目前這株千年棗樹仍枝繁葉茂,果實纍纍,年產棗30餘公斤。所有這些都記述了滄州悠久的栽培歷史並向外地傳播的史實[2]

明、清代是滄州金絲小棗發展較快的時期,《河間府志》記載:「明洪武27年(1394年),命工部行文書教天下百姓務要多種桑棗,每一百里二百株……每戶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後過數造冊回奏,違者全家發配雲南金齒充軍」。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年(1785)栽棗樹200公頃,6.7萬株;光緒十一年(1885)栽棗樹667公頃,23.1萬株。民國時期,滄州金絲小棗生產繼續得到發展,但發展速度較慢,1947年解放時,滄州市共有金絲小棗樹2780公頃,產量1.27萬噸。

營養價值

滄州金絲小棗色澤鮮紅、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甘美清香,並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滄州金絲小棗鮮棗每百克果肉中含糖24克、維生素C600毫克、維生素P3385毫克、脂肪0.2克、蛋白質1.2克、粗纖維1.6克、41毫克、23毫克、0.5毫克。

滄州金絲小棗干棗含總糖73.48%、蛋白質2.48%、總酸0.42%、鐵10.9毫克/千克、鈣175毫克/千克、鎂251毫克/千克、鋅1.4毫克/千克、磷0.023%、鉀3600毫克/千克、維生素C26毫克/100克。另富含極具保健功能的環磷酸腺苷環磷酸鳥苷(已提取成功並試用於臨床)。

藥用價值

滄州金絲小棗被視為良好的滋補品,具有益心潤肺、合脾健胃,益氣生津、補血養顏之功能。《本草綱目》載:「棗味甘性溫,……甘能補中,溫能益氣」。《本經》稱:「棗能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益少氣,少津,和百藥」。臨床上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不足,貧血萎黃、肺虛咳嗽、失眠、倦怠乏力、高血壓肝炎等症[3]

發展

如今河北省滄州市全市金絲小棗面積達到10.4萬公頃,產量25萬噸。初步形成了以新老棗區為基地,以滄州崔爾莊紅棗批發市場為龍頭,以沛然、棗香村等加工企業為骨幹,輻射全市1000多家加工企業、攤點的金絲小棗產業化格局。滄州金絲小棗及其產品多次在國內外展銷會上獲獎,2004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滄縣的4000公頃滄州金絲小棗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列為第四批全國農業標準化I級示範項目。

榮譽

2004年08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滄州金絲小棗"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滄州金絲小棗原產地域範圍以河北省滄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對滄州金絲小棗實施原產地域保護的請示》(滄縣政請字[2003] 6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滄縣的黃遞鋪鄉、高川鄉、崔爾莊鎮、杜生鎮、杜林鄉、大官廳鄉、大褚村鄉、紙房頭鄉,泊頭市的齊橋鎮,獻縣的淮鎮、高官鄉,河間市的景和鎮等12個鄉鎮。

視頻

滄州金絲小棗 相關視頻

滄州金絲小棗
中國滄州金絲小棗大王 趙永

參考文獻

  1. 滄州金絲小棗,河北新聞網,2016-12-27
  2. 滄州金絲小棗的今昔,新浪網,2007-4-13
  3. 金絲小棗的功效與作用 金絲小棗營養價值,致富熱,2018-05-25